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文章图片
木棉袈裟▲1984年,于荣光因一个佛教传说影坛崛起,却在票房市场遭遇李连杰
1982年 , 张鑫炎导演的《少林寺》 , 放弃了“邵氏功夫片”的老式武打套路 , 启用职业武术运动员进行表演 , 在没有特技辅助的情况下 , 通过写实的风格展现打斗场景 。 结果 , 在华语功夫大银幕上掀起了一股热映狂潮 。
《少林寺》之后 , 香港导演徐小明也来到内地 , 还与内地演员徐向东、于荣光合作 , 执导、拍摄了经典功夫电影《木棉袈裟》 。
这部《木棉袈裟》在1984年上映 , 然而在这一年 , 张鑫炎、李连杰也再度携手 , 推出了一部功夫片经典《少林小子》 。 今天我们就聊一聊 , 1984年张鑫炎、徐小明的少林电影对决 , 李连杰、于荣光的功夫票房交锋 。
01
在聊《少林小子》、《木棉袈裟》的票房交锋之前 , 我们先来探讨一个问题:80年代初的“银都机构” , 为何要投资拍摄《少林寺》?
1982年 , 《少林寺》的热映 , 让“少林题材”功夫片风靡一时 。 面对《少林寺》的热映 , 不少观众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当年“银都机构”会选择拍摄《少林寺》 , 仅仅是因为偶然看中了“少林题材”吗?
其实 , 80年代初《少林寺》的出现 , 并非是华语电影人们一时兴起的偶然事件 。
1978年1月 , “港办主任”廖承志邀请了不少香港电影人 , 在北京召开了“香港电影界座谈会” , 表示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之下 , 要加强与香港电影界的交流 。
会后 , 廖承志主任约谈了“香港长城影业公司”的董事长廖一原 , 表示香港的功夫片 , 在海外十分受欢迎 , 能不能根据内地的少林寺、太极拳等文化元素 , 拍摄一部功夫片作品 , 让海外观众了解中国 , 以此来助力改革开放的宣传工作 。
面对领导的约谈 , 廖一原对于这部“合拍功夫片”的拍摄工作 , 也是十分重视 , 随即展开了筹备工作 。 然而 , 作为一名制片人 , “票房问题”一直是廖一原目光的焦点 。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电影 , 最主要的票房市场就是台湾 。 但是 , 此时“内地、台湾之间的关系”还比较紧张 , 这部“合拍功夫片”想在台湾发行 , 难度也可想而知 。
正当廖一原为票房市场而犹豫时 , 一位日本人的中国之行 , 让廖一原看到了希望 。 这名日本人就是宗道臣 。
早年的宗道臣 , 曾在嵩山少林寺习武 。 四十年代中期 , 宗道臣返回日本 , 创立了“日本少林寺拳法联盟” 。 1979年4月 , 宗道臣为了推动“中日友好关系”来到中国 , 还前往嵩山少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