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弃车保帅——街亭背后的政治博弈

历年以来 ,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一直为世人津津乐道 , 不少人都在为马谡忿忿不平 , 他们的理由无非就是诸葛亮不通用人之道 , 没有惜才之心 , 为何不能令马谡戴罪立功、将功赎罪云云 。
【历史故事】弃车保帅——街亭背后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但是 , 笔者在仔细查证三国史料之后得出了一个从未引起人们重视的结论:马谡必须死 , 斩马谡是诸葛亮在对抗蜀汉政权内部敌对势力时采取的自保手段 。 有人可能觉得匪夷所思 , 他们会想刘备死后诸葛不就是蜀汉政权的擎天之柱吗 , 怎么会有敌对势力 , 怎么还需要自保呢?不急 , 听笔者慢慢道来 。
一、街亭之战的经过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街亭之战的始末 , 真正的历史跟影视剧剧情还是有所出入的 。 诸葛亮一共发动了了5次北伐战争 , 其中对魏国威胁最大的就是第一次 , 偏偏因为街亭之战导致蜀军功败垂成 。
从下图可以看出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进过是这样的:一方面 , 赵云、邓芝率军从斜谷道北进 , 与曹真对峙;另一方面诸葛亮亲自率军出祁山 , 进攻陇右诸郡 。 他的战略意图非常明显 , 就是让赵云牵制魏军主力 , 他自己占据岐山 , 切断长安方面与陇右各郡的联系 , 进而全面占领凉州 。 对蜀军来讲 , 凉州的战略价值十分重大 , 因为凉州盛产良马 , 只要诸葛亮在凉州站稳脚跟就可以组建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 , 居高临下直指长安 , 对魏国造成致命威胁 。
本来这是一次非常完美的声东击西战法 , 等到魏军反应过来的时候 , 诸葛亮已经成功占领了天水、南安、安定三郡 。 这时魏明帝曹睿亲赴长安督战 , 张郃率军进攻街亭 , 与马谡交战 。 根据《三国志·王平传》记载 , 马谡率军到达街亭之后 , 放弃水源 , 上山扎营 , 我推测他可能是想要效仿韩信背水一战的典故 , 置之死地而后生 , 居高临下 , 势如破竹 , 最后毕其功于一役 , 这种策略对一般的敌人也许能奏效 , 可偏偏他的敌人是张郃 , 身经百战的名将、魏国的三朝元老张郃 。 根据《三国志·张郃传》记载:"谡依阻南山 , 不下据城 。 郃绝其汲道 , 击 , 大破之 。 "张郃的做法相当老辣 , 就是四面围定、切断水源 , 待蜀军疲软后给予致命一击 。
二、街亭之战的后果
街亭失守使得诸葛亮最初的战略构想被完全打乱 , 因为张郃占领街亭之后 , 蜀军就被分为两截 , 北方的安定郡已成孤城;而且 , 更加危险的是 , 街亭位于陇右五郡的中心 , 来自长安的魏军主力可以从这里迅速支援陇右 , 为了避免更大的军事损失 , 诸葛亮只能迅速撤退 。 民间传说中一直有诸葛亮摆空城计吓走司马懿的故事 , 这一事件是否属实有待考证 , 就算它是真的也不可能记载在《三国志》当中 , 毕竟人家陈寿生活在晋朝 , 他撰写的史书绝对不允许出现有损司马懿形象的内容 。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 , 魏军追击给蜀军造成了很大的军事损失 , 我们可以在《三国志·张郃传》中找到佐证:"南安、天水、安定郡反应亮 , 郃皆破平之 。 "这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战争中唯一的一次大败 , 其余几次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 但好歹都能全身而退 。
【历史故事】弃车保帅——街亭背后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那么问题就来了 , 既然战败 , 那么战败的责任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呢?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马谡的责任 , 战败肯定是有罪的 , 但是罪不至死 , 毕竟败给张郃不丢人 。 马谡最大的问题在于抗命 ,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谡违亮节度 , 举动失宜 , 大为张邰所破 。 "从这里可以看出马谡违背了主帅的战略部署 。 战场抗命 , 这是为将者大忌 , 如果取胜那还好说 , 一旦战败 , 必然是死罪 。
我们再来看看诸葛亮最后是怎样进行战后奖罚的 , 根据《三国志》记载 , 诸葛亮返回汉中之后迅速处死了马谡 , 然后返回成都向蜀后主刘禅上表乞罪 , 言辞恳切 , 令人涕下 。 最后 , 诸葛亮自贬三等 , 任右将军 , 行丞相事 , 总统如前 。 此外 , 包括赵云在内的其他北伐主要将官一律贬官 。 这个结果看起来似乎是很公平 , 但是 , 请注意诸葛亮仅仅只是被贬官而已 , 并没有被削权 , 国家大事还是他说了算 , 那这就相当于没有处罚嘛 。
【历史故事】弃车保帅——街亭背后的政治博弈
文章图片
大家细想 , 不管怎么说 , 诸葛亮作为北伐战争的总指挥 , 一定要对战败承担责任的 , 为什么最后他受到的处罚如此不痛不痒 。 原因很简单 , 因为刘禅和诸葛亮都已经默认马谡才是战败的罪魁祸首 。 假如马谡不死 , 战败的锅就只能让诸葛亮来背了 。 那么诸葛亮为了给刘禅一个交代 , 自贬三等肯定是不够的 , 至少要交出带兵之权 。 所以我说斩马谡是诸葛亮弃车保帅的一种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