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清朝官职品级的问题,例如巡抚、提督、学政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巡抚和总兵 。从表面来看,巡抚和总兵都是正二品 。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属于平级才对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总兵见了巡抚,只能下跪请安,甚至连一个座位都没有 。那么,明明是平级,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首先,我们聊聊明朝的总兵,因为清朝的总兵就是从明朝总兵过渡而来的 。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元朝势力败退北方草原,被称为北元 。不过,北元政权并不甘心失败,屡屡组织大量大规模南下,进攻明朝的北方地区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骑兵,明朝从辽东到西北,陆续设立了九边重镇,例如辽东镇、蓟州镇、大同镇、甘肃镇等等 。
每个镇的军事主官就是总兵,属于正二品武官 。每个总兵下辖了几万到十几万的精锐部队,例如辽东镇的总兵力,就达到了10万以上 。在明朝统治时期,总兵相当于大军区的司令 。因为一个镇,可能涵盖了大片的防区 。按照明朝的规定,全国的总兵数量不超过20个 。后来,由于北方游牧骑兵的力量太强大 。依靠一个镇的兵力,已经无法应对 。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需要几个镇联合作战,但各个镇属于平级单位,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动 。因此,到了明朝统治的中期,出现了三边总督和蓟辽总督 。到了明朝统治的末期,又出现了大学士督师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武官体系发生了新的变化,武官分为:从一品提督、正二品总兵、从二品副将、正三品参将、从三品游击、正四品都司、正五品守备、正六品千总、正七品把总等等 。
在清朝的文官体系中,在文官体系中,出现了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道台、知府、知县等等 。其中,除了四川总督好直隶总督之外,其余的总督都管理了两三个省,例如闽浙总督、陕甘总督等等 。一般来说,总督都挂着兵部尚书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头衔,因此,又被称为制台大人、部堂大人等等 。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从品级来说,大部分总督都是从一品高官 。总督之下是巡抚,请注意,巡抚并不是总督的下级,仅仅是品级低于巡抚 。一般来说,巡抚挂着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头衔,属于正二品或者从二品,被称为中丞大人或者抚台大人 。巡抚负责全省军、政、民、财、河、漕、粮等各方面的事务,属于全省的一把手 。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各地的任务有重叠的部分 。
但对于某个省的具体事务,总督不能直接插手 。例如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期间,江西巡抚沈葆桢,非常看不上曾国藩 。两个人较量了好几年,谁也奈何不了谁 。面对比较强悍的巡抚,总督不一定有多少优势 。至于布政使,则是一个省的二把手,实权很大 。负责全省的财政、钱粮和人事组织工作,由于管理全省的藩库,因为被称为藩台大人 。布政使属于从二品,仅次于巡抚 。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在很多时候,如果巡抚调走或者退休,一般都是布政使顺利接班 。按察使则是另一位地方大员,标准的正三品 。负责全省的治安、刑狱、司法、纪律等方面的工作,被称为臬台大人 。一般来说,如果巡抚大人升堂议事,布政使和按察使会坐在左右两边,也只有这两个人有座位 。因此,布政使和按察使又被称为东司和西司 。
至于知府、知县 。大家都非常熟悉,属于各个府县的地方官,也是府县的一把手 。此外,各个衙门还有各种副职,例如同知、通判、推官等等 。按照道理来说,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属于全省武官体系的一把手,品级比巡抚还高,与总督平级,被称为军门 。与明朝相比,清朝的武官划分很相似 。每个省设立1名提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 。
面对正二品的巡抚中丞 正二品吏部侍郎

文章插图
每个省划分为好几个镇,每个镇设立1位总兵 。每个镇下辖两三个协,一个协设立1位副将 。按照清朝的编制,全国总计设立83位总兵 。其中,陆军绿营70名,水师舰队13名 。从总兵这个职务的含金量相比,远不如明朝 。总兵从明朝的大军区主官,下滑到了省内几个州府的军事主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