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对照版 曾国藩《冰鉴》第四章-情态

[原文]
容貌者,骨之余,常佐骨之不足 。情态者,神之余,常佐神之不足 。久注观人精神,乍见现人情态 。大家举止,羞涩亦佳;小儿行藏,跳叫愈失 。大旨亦辨清浊,细处兼论取舍 。
有弱态,有狂态,有疏懒态,有周旋态 。飞鸟依人,情致婉转,此弱态也 。不衫不履,旁若无人,此狂态也 。坐止自如,问答随意,此疏懒态也 。饰其中机,不苟言笑,察言观色,趋吉避凶,则周旋态也 。皆根其情,不由矫枉 。弱而不媚,狂而不哗,疏懒而真诚,周旋而健举,皆能成器;反之,败类也 。大概亦得二三矣 。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 。方有对谈,神忽他往;众方称言,此独冷笑;深险难近,不足与论情 。言不必当,极口称是,未交此人,故意低毁;卑庸可耻,不足与论事 。漫无可否,临事迟回;不甚关情,亦为堕泪 。妇人之仁,不足与谈心 。三者不必定人终身 。反此以求,可以交天下士 。
[译文]
一个人的容貌是其骨骼状态的余韵,常常能够弥补骨骼的缺陷 。情态是精神的流韵,常常能够弥补精神的不足 。久久注目,要着重看人的精神;乍一放眼,则要首先看人的情态 。凡属大家--如高官显宦、硕儒高僧的举止动作,即使是羞涩之态,也不失为一种佳相;而凡属小儿举动,如市井小民的哭哭笑笑、又跳又叫,愈是矫揉造作,反而愈是显得幼稚粗俗 。看人的情态,对于大处当然也要分辨清浊,而对细处则不但要分辩清浊,而且还要分辨主次方可做出取舍 。
常见的情态有以下四种:委婉柔弱的弱态,狂放不羁的狂态,怠慢懒散的疏懒态,交际圆滑周到的周旋态 。如小鸟依依,情致婉转,娇柔亲切,这就是弱态;衣着不整,不修边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旁若无人,这就是狂态;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不分场合,不论忌宜,这就是疏懒态;把心机深深地掩藏起来,处处察颜观色,事事趋吉避凶,与人接触圆滑周到,这就是周旋态 。这些情态,都来自于内心的真情实性,不由人任意虚饰造作 。委婉柔弱而不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不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坦诚纯真,交际圆润却强干豪雄,日后都能成为有用之材;反之,即委婉柔弱又曲意谄媚,狂放不羁而又喧哗取闹,怠慢懒散却不坦诚纯真,交际圆滑却不强干豪雄,日后都会沦为无用的废物 。情态变化不定,难于准确把握,不过只要看到其大致情形,日后谁会成为有用之材,谁会沦为无用的废物,也能看出个二三成 。
前一章所说的,是在人们生活中经常出现的情态,称之为“恒态” 。除此之外,还有几种情态,是不经常出现的,称之为“时态” 。如正在跟人进行交谈时,他却忽然把目光和思路转向其他地方去了,足见这种人毫无诚意;在众人言笑正欢的时候,他却在一旁漠然冷笑,足见这种人冷峻寡情 。这类人城府深沉,居心险恶,不能跟他们建立友情;别人发表的意见未必完全妥当,他却在一旁连声附和,足见此人胸无定见;还没有跟这个人打交道,他却在背后对人家进行恶意诽谤和诬蔑,足见此人信口开河,不负贵任 。这类人庸俗下流,卑鄙可耻,不能跟他们合作共事;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置可否,而一旦事到临头就迟疑不决,犹豫不前,足见此人优柔寡断;遇到一件根本不值得大动感情的事情,他却伤心落泪,大动感情,足见此人缺乏理智 。这类人的仁慈纯属"妇人之仁",不能跟他们推诚交心 。然而以上三种情态却不一定能够决定一个人终身的命运 。如果能够反以上三种人而求之,那么就几乎可以遍交天下之士了 。
怎样才能读懂曾国藩的《冰鉴》?你不能把它当做一本现代的,通俗的官场书籍又或是哲学书籍 。更多的,它更像是相书 。也就是曾国藩对自己的一种精神探究本来自以为曾国藩所著的冰鉴,是给予后人做人做事的一些道理和借鉴,但是真正阅读了这本书以后才知道原来《冰鉴》是一本“相术”书,是曾公对自己相人识人的总结 。
曾国藩是近代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争议的人物,他一生严以律己、赏罚分明、勤俭节约、修身养性、崇尚气节、治学严谨、为人正直,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三不朽事业,同时,他又积极向西方学习,开展洋务运动,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设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为中国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他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既有荣耀之处,也有挫折之时,但是他凭借超越常人的毅力和功夫,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成就了不凡的事业,受到后人的敬仰 。曾公所处清朝晚期,正值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之际,曾公凭借相术来观人识相,选拔人才,网罗了诸如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等一批俊杰 。冰鉴的解释,冰者—明净,鉴者--镜也,“冰鉴”比喻明察秋毫、洞悉内情 。冰鉴全书共分七篇,即神骨篇、刚柔篇、容貌篇、情态篇、须眉篇、声音篇、气色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主题是看人的方法,曾公的相术通过对人的言、行、神、情等方面的观察,总结出人的性格特征、人格品质、内心活动、精神面貌、处世经验,继而归纳出人的前途和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