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1984年,河南67岁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 二 )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 , 战士们在很多时候只能够靠草根和皮带充饥 。
那种艰苦和当时面对困境时的绝望 , 让李国平终生难忘!
随着时间的流逝 , 许多战友的名字 , 在他的记忆中已经模糊了 , 记不太清楚 , 但有一个战友的名字他永远忘不了 , 那就是——唐志明 , 是他在第三次翻越雪山时 , 救下了李国平的命 。
【历史故事】1984年,河南67岁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
文章图片
翻越雪山
1936年2月 , 李国平所在部队来到党岭山脚下 。
党岭山海拔5400多米 , 周围群峰林立、山岭连绵 , 大部分海拔在4500米以上 , 是红军长征翻越过的最艰难的雪山 , 也是海拔最高、路程最长的雪山 , 有着“万年雪山”的称号 。
正值2月中旬 , 是当地一年最冷的时候 , 山上气温到了夜间低至零下三十多度 , 冻死了很多人 。
每次队伍行军之后 , 回头一看 , 会有很多条状的雪堆 , 那些都是红军战士冻饿而死 , 被落下来的大雪覆盖的遗体 。
为了抵御严寒 , 在翻越党岭山之前 , 部队给每个人喝了辣椒水 , 但辣椒水的作用仍旧有限 。
跟随大部队一起攀爬 , 才刚到达半山腰 , 天就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 此时的李国平又冷又饿 , 他感觉头昏脑涨 , 全身没有一点力气 , 迷迷糊糊的 , 只想坐下来休息一会儿 。
在月色中 , 皑皑雪光的反射之下 , 李国平看到部队在继续往前走 , 可他浑身没有力气 , 甚至连呼喊一声都发不出来 , 随后身子重重倒了下去 。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 , 李国平的耳畔响起了一个声音 , 那个声音亲切地呼喊着:
“小李!小李!快起来 , 部队都走远了 , 你怎么还在这个地方 。 ”
【历史故事】1984年,河南67岁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李国平的意识还没有清醒 , 但那个声音却十分熟悉 , 甚至还有说不出的好听 , 他艰难地睁开眼睛 , 原来喊话的是自己的战友、马夫排的负责人唐志明 。
【历史故事】1984年,河南67岁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
文章图片
李国平挣扎了一下 , 有气无力、断断续续地说自己生病了 , 走不动了 , 要在这儿休息一会儿 。
唐志明将李国平搀扶起来 , 因为他十分清楚:只要李国平在这儿睡下去 , 他就永远不会起来了!
眼看着战友没有力气走路 , 可能会被活生生地冻死、饿死 , 唐志明想了一个办法 , 让他双手拽住马匹的尾巴 , 让马匹的力量拉着他往前走 。
可是李国平实在是太虚弱了 , 虽然在唐志明的帮助下站起来抓住了马尾 , 但由于浑身无力 , 他没走两步就摔倒了 , 抓住马尾的双手自然松开 。
无奈之下 , 唐志明只好找来一条绳索 , 将李国平的双手和马尾巴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 让马匹拖着他一步步在积雪上滑行 。
中途 , 时而清醒的李国平看到 , 很多战友倒在了雪地上 , 再也没有醒来 , 他知道 , 如果不是唐志明 , 自己早就是这样的结果了 。
被马尾巴牵引着到达山顶后 , 李国平的精神状态好了许多 , 唐志明继续鼓励他 , 说下山行走起来十分容易 , 因为自己要赶到部队前面提供给养 , 所以不能陪他在后边慢慢走了 。
下山的路 , 李国平几乎是沿着前方队伍行进的痕迹 , 被马匹一直拖过去的 。 好在到了第四天的黎明时刻 , 他赶上了大部队 , 又重新见到了救命恩人唐志明 。
唐志明见李国平赶上来了 , 很激动地说道:
“我正担心你的状态呢 , 部队在此地已经休整了一会儿 , 马上就要集合出发了 , 我先给你弄点吃的 。 ”
说完后 , 唐志明找来了一个小铜锅 , 添上一点儿水 , 从自己的口粮袋里抓了两把炒面在水中搅了搅 。
【历史故事】1984年,河南67岁老红军回四川探亲,民政局:查无此人、已成烈士
文章图片
红军的干粮袋
刚将水烧开 , 部队集合号就响起了 , 唐志明让李国平先吃着 , 吃完抓紧时间跟上大部队 , 说完 , 他牵着马集合去了 。
望着战友远去的背影 , 李国平的眼睛湿润了 , 在这种条件下行军 , 自己的口粮有多重要 , 这是谁都清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