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二 )


“你们这些没用的废物,怎么能给你们金钱!”
结果齐军与联军一交战就败下阵来,达子战死沙场。
乐毅抓住时机,乘胜进军,一举攻下七十余城,几乎灭了齐国,齐湣王仓惶逃奔卫国。
卫国国君还是相当够意思,自己立马搬家,让出王宫给齐湣王住,好吃好喝好招待。
但这货可能刺激受大发了,每天无事生非,口出恶言,大骂卫国上下,弄得卫国官员实在受不了了,把他轰走了。
他又接着逃亡,进到鲁国,还端着架子,要鲁国以天子的礼节侍奉他,要鲁国国君必须早晚亲自到厨房看饭菜做得怎么样,还必须站在台阶下侍奉他吃饭,等他吃完了才能告退回自己办公室。
鲁国虽说是礼仪之邦,也受不了这种屈辱,于是也把他赶走了。
齐湣王又逃到邹国,正赶上邹国国君去逝,他竟然以天子的身份吊丧,要求新国君背向棺木,站在西面台阶上,向北哀哭,而他坐在北面,边接受新君哀哭,边举手慰问。
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文章插图
03
这哪是逃亡啊,简直周天子亲临啊!
这谁受得了,邹国人也不待见,直接把他轰走了。
无处可去,齐湣王只好逃到莒城,这可是他自己的领土,总算暂时安定下来,又可以继续作威作福。
齐湣王的好基友楚王出于制衡燕国的目的,派大将淖齿带领数万人马来帮助齐国。
齐湣王感动之余,当即任命淖齿为齐国宰相。
齐湣王对淖齿起初还算感恩、客气,但不久便故态复萌,又变得无礼骄狂起来,让淖齿经常一肚子火,终于有一天忍不住大爆发,索性发动政变抓了齐湣王。
《战国策齐六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里,两人的对话:
王奔莒,淖齿数之曰:“夫千剩、博昌之间,方数百里,雨血沾衣,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嬴、博之间,地坼至泉,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人有当阙而哭者,求之则不得,去之则闻其声,王知之乎?”
王曰:“不知。”淖齿曰:“天雨血沾衣者,天以告也;地坼至泉者,地以告也;人有当阙而哭者,人以告也。天地人皆以告矣,而王不知戒焉,何得无诛乎?”于是杀闵王于鼓里。
我们来翻译一下:
淖齿数落齐湣王道:“千乘和博昌(地名)等地方圆数百里,天降血雨,你知道不?”
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文章插图
齐湣王说:“不知道!”
“赢邑等地土地崩裂(就是小地震)冒出了泉水,你知道不?”
“不知道!”
“有人在宫门外边痛哭,而这个哭的人却始终找不到,你知道不?”
“不知道!”
反正不管问什么,就是一句“不知道”——你能咬死我啊!
淖齿肚子快气炸了,说道:
“这是天、地、人,三方一起来向你示警,要你立即改变工作和生活作风,你却什么都不知道,那只有死路一条了!”
于是活生生地把齐湣王的筋抽出来,当作绳子把他吊在房梁上,他哀号了一天一夜,疼痛无以言表,最终“宿夕而死”——即从傍晚一直吊到次日黎明,才活活疼死。
这样的君主,身边能留住什么样的贤臣,能听到几句真话呢?
至于公玉丹,则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估计应该是给齐湣王陪葬了。
从古至今又何止一个齐湣王,从商纣王到秦始皇,从唐玄宗到乾隆爷,包括《笑傲江湖》的任我行,哪一个不是如此,岂能单单只责怪公玉丹。
其实,齐湣王对中国文化还有一点贡献。
《韩非子》中写到: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滥竽充数”即出于此。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