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大家好,我们的搞笑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文/李江东
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文章插图
01
《吕氏春秋》里讲了一个故事,很好玩。
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燕、楚、魏、赵、韩五国联军攻破齐国,半年之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拿下了齐国七十余座城池。
齐湣王兵败后第一时间流亡国外,居住在卫国,随身携带的金银细软丰厚,每天胡吃海塞,小日子过得依旧有滋有味。
有一天,或许是想起了王宫已被洗劫一空,如花美眷也被敌人当绵羊分了,内心发了大惭愧,或者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齐湣王问身边的大臣公玉丹:“你说说看,我是怎样的一个君主呢?”——我何如主也?
当时公玉丹估计吓了一跳:
这他妈不是个送分题,就是个送命题!
此时,长期“伴君”的经验积累起作用了。
只见公玉丹面容庄重,近前施礼道:
大王是个贤明的君主啊!
(王贤主也。)
我听说古代的时候有人就算是抛弃天下也没有遗憾得甩脸子,以前我也只是听听而已,今天在大王您身上才眼见其实。
(臣闻古人有辞天下而无恨色者,臣闻其声,于王而见其实。)
您名义上称为东帝,实际是平治天下。
(王名称东帝,实辨天下。)
但离开齐国住到卫国以后,心广体胖,容光焕发,一点也没有舍不得国家的意思。
(去国居卫,容貌充满,颜色发扬,无重国之意。)”
这米汤灌的,齐湣王当时就释然了:
“甚善!丹知寡人——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
你来瞧,我自从离开齐国到了卫国,衣带已经增加三倍了!
(寡人自去国居卫也,带益三副矣。)”
公玉丹偷偷擦了把冷汗,心想:
你丫要不是这么没心没肺,我们也不会落得寄人篱下。
可是不一会儿,齐湣王又郁闷了:
“我已亡矣,而不知其故,吾所以亡者,果何故哉?我当已。”
——我都沦落到跑路了,可到底是为什么呢?
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你告诉我原因,我一定改!
公玉丹的内衣瞬间湿透了——妈的,又来!
是怎么回事难道心里没点儿数吗?
看来不整点狠货不行啦!
公玉丹重新整理了一下衣冠,上前一把抱住齐湣王的左脚轻轻抚摸,开始声情并茂地表演:
“王之所以亡也者,以贤也。
天下之王皆不肖,而恶王之贤也,因相与合兵而攻王,此王之所以亡也。”
齐湣王当时估计有点发懵,作为现代人看到这里也有点沙雕:
大王您之所以落到如此田地,没别的原因,是因为您太仁义、太高伟光了。
那些其他的国君都不是好东西,他们既怕您,又嫉妒您,他们见不得您这么一个贤人,单挑又不敢,于是就合起伙来攻打您、欺负您。
这就是您逃亡的原因。
等齐湣王醒过神来,忍不住对天大叫:
“天哪,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你还让不让好人活了?”
他的眼圈发红,语音哽咽,满腹委屈无处宣泄。
公玉丹在一旁也禁不住泪水打湿了衣裳,身上是一阵一阵的发紧,晚上回家后估计会发烧。
所有人都批评公玉丹是奸臣、佞臣,是谄媚小人,齐湣王宠幸这样的人,焉能不败?
没有自知之明,下场通常都很惨
文章插图
02
让我们来看一下,齐湣王又是个怎样的人呢?
齐湣王本名田地,齐宣王之子,田齐政权第六任国君。
在他即位初期,齐国国力强盛,可以与秦国抗衡,通过数年作战,打败过秦、燕、赵等强国,并彻底吞并了宋,从而使山东五国宾从。
然而齐湣王为人骄横,刚愎自用,从不虚心纳谏,为齐国埋下了祸患;
尤其是灭宋一战,齐国胜利后,齐湣王的自信心简直爆棚,已经不能听取任何意见。
公元前284年,五国伐齐的大幕拉开。
齐将触子率军与五国联军对峙于济水旁边。
齐湣王敦促决战,派人到前线见触子,辱骂呵斥道:
“你如果不尽力作战,我就灭绝你的族群,刨了你家的祖坟!”
结果触子一听不干了,两军刚一交战,他就鸣锣收兵,齐军败退,联军乘胜追击。
触子自己驾一辆车——跑了。
副将达子只能收拾残兵败卒,重新集结迎战五国联军。
面对强大的对手,齐国军队军心涣散。
眼看情势危急,达子派人向齐湣王请求赏金来犒赏军士,激励军士们的战斗力。
齐湣王大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