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读书日丨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有人把书籍比作人生的旅伴、心灵的挚友,有人视书籍为成长的导师、引路的明灯,还有人说“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今天是世界的读书日,与大家分享10副有关读书的对联,品读读书之味,撷取读书之趣。
世界读书日丨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
文章插图
01
有关家国书常读;
无益身心事莫为。
这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的题赠联。联作者原名懋恂,字师陶,又名立华,湖南长沙人。年轻时,有感于社会的不平,取“特立独行,高洁自守,不随流俗,不入污泥”之意,改名徐特立。联语融铸了联作者对青年的无比关心和殷切期待,告诫青年读书、做事都要有选择。
上联的“家国”,即家与国,亦指国家。《资治通鉴》中说:“十一月,广平王俶、郭子仪来自东京,上劳子仪曰:‘吾之家国,由卿再造。’”上联是鼓励人们常读有关家国的书,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爱国情操,自觉地把个人命运和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增强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青年应关注国家大事,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所以“有关家国”的书必须“常读”不懈,持之以恒。
同样,做事也应有选择,当然这选择不是拈轻怕重,唯利是图,投机钻营,而是不做“无益身心”健康的事,像明代“海青天”海瑞所言:“干国家事,读圣贤书。”
02
世界读书日丨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人间乐事唯为善;
天下奇观在读书。
此联为福建南靖长孝坎下村尚德楼联。
上联说行善积德是人世间最快乐的事。《后汉书》中说:“为善最乐”。善,指善良、美好、吉祥,善意、善行、善举、善事等。凡是符合一定道德原则和规范,有益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与事情,都叫善。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善成德是人们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实施善行义举,不仅能使人感到道德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快乐,也会让人的身心受益。
下联讲静心读书可以获得天下的奇观。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静心读书,可以穿越时空,沟通古今,会晤圣贤,拜访哲人,求教智者,从他们的嘉言懿行中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愉悦。
世界读书日丨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
文章插图
03
闲居足以养老;
至乐莫如读书。
陆游说“闲居寂无客,柴门昼常关”,上联说自己体静心闲,能闲居就足以体健养老。
下联出自清代史典《愿体集》:“至乐无如读书”,最大的乐趣就是读书。南宋翁森亦有《四时读书乐》:“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读书的乐趣,常常妙不可言。所谓“精妙之处,忍不住击节叫好;伤感处,止不住眼泪扑簌;激愤处,耐不住拍案而起;谐趣处,憋不住哑然失笑”。不是亲身体味,是难于感受其乐其趣的。在书里修身养性,纯净的书香味,每天都会带来好心情。清人张潮说:“有工夫读书,谓之福。”
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戚继光也有一副强调“修身”和“读书”的对联:养性莫若修身,至乐无如读书。
04
闲中觅伴书为上;
身外无求睡最安。
此联为清书法家刘墉题苏州耦园还砚斋联。
这是一副摘句联,出自明代陆绍珩《醉古堂剑扫·卷五·素》。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工作之余如何休闲,在休闲中觅什么为伴,各人的情趣嗜好不同,方式也各异。这些“伴”虽然能各适其意,各有各的乐趣,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天下之事,利害常相半,有全利而无小害者,惟书。”书是灵魂的居所,精神的家园,深情的朋友,疗伤的良药。读书被称为雅事乐事。尤其是舍去功利的自由看书读书,如林语堂所言:能让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且神交古人,思接千载,心通四海。使人有心旷神怡,豁然开朗之感。
同样,人到无求品自高。“身外无求”,就是不为名缰利锁这些身外之物所束缚,保持空灵澄澈的心境。曾国藩说“于世少取求,俯仰有余快。”如果汲汲于名利,整日奔竞浮躁,心劳神疲,睡觉也不会安稳。
世界读书日丨至乐莫如读书,10副对联说读书
文章插图
05
万事莫如为善乐;
百花争比读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