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种植』黄道乡:打造“亮点”促脱贫——丹阳村大棚蔬菜“成长记”

近年来,黄道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为重点,以“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在丹阳村建设高标准、高规格的蔬菜大棚示范基地600余亩,以新型科技示范的方式,引导周边农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辐射带动全乡生态蔬菜基地发展壮大。
 『蔬菜种植』黄道乡:打造“亮点”促脱贫——丹阳村大棚蔬菜“成长记”
文章图片
抓机遇,抢市场。蔬菜未种,市场先行,为保障蔬菜产得出销得好利润高,基地负责人杨元桃多次到贵阳、广西等地跑市场,推广大棚蔬菜销售,提前拓展销路。同时,乡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方联系找销路。2019年,多次前往浙江、广西、长沙、贵阳、毕节等地考察蔬菜市场和各大超市,为代卖或直卖的方式寻找销售点,打通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2019年该基地共销售高标准大棚蔬菜925.3吨,销售额达277.6万元。
抓品质,重品牌。为打造高品质“品牌蔬菜”,该基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规程,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高标准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尤其针对上市蔬菜,重点抓好蔬菜品相,对蔬菜品质按照好、中、差三级标准进行分类包装、分级售卖,级别不同价格也不同。坚决杜绝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因为包装精美,品相较好,该基地同类型蔬菜相较其他一般包装蔬菜价格每斤能上涨3至5角。
抓技术,提产量。该基地始终坚持“品质优先、成本第二”的观念,把蔬菜育苗工程当做发展标准化大棚蔬菜的先导工作来抓,不断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倾力打造现代化育苗基地。截至目前,基地共培育蔬菜种苗200余万株。基地培育的黄瓜苗坚持从南瓜径上嫁接,虽然每株苗成本较高,但品相、味道非常适合消费群众的口味。辣椒苗通过基地科学培育和技术改良,能从3月份产至11月份,亩产辣椒达2万斤,亩产值达7万余元。在种植技术方面,充分听取乡科技副乡长的指导,严格种植技术程序。如丝瓜种植,按传统农业做法,一般9支叶就要接瓜,但是按照科技副乡长的要求到17支叶才能接瓜,明显地提高了丝瓜产量和品质。同时,基地注重技术培训,多次组织人员外出培训,充分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活络了思路,转变了种植技术人员的传统种植习惯,也使杨元桃本人从一个蔬菜种植门外汉变成了真正懂技术的管理人员。
抓管理,谋发展。一是抓种植技术人员管理。该基地将种植的大棚细分为8个区域,按照队长、组长配备管理人员,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做到个个身上有责任,人人头上有任务;二是实行工资与绩效挂钩的办法。为提升工人积极性,按照基本工资+提成+绩效的模式,采取分级型工资结构,拉开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并按时发放工人工资,着力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突出问题;三是注重错季发展。坚持市场导向,精准选择、大力发展市场好、见效快、效益高的错季蔬菜,从而有效规避同类蔬菜集中上市带来的风险,进而提升蔬菜销售价格。
抓带动,促脱贫。该基地建成运行后,一是以基地带动大户,大户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贫困农户的模式每年在全乡范围内带动贫困农户推广试种成功品种,由基地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及相关服务,以促进贫困农户增收致富;二是基地每年组织2至3次现场培训会,让农户逐步转变传统耕种模式,掌握至少一门蔬菜种植实用技术,确保村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三是积极组织贫困户到基地务工,直接带动贫困户28人就业。同时,积极完善利益联结,每年严格按照国家投入扶贫资金的8%反馈给贫困户,基地共计带动贫困户150余户分红,户均增收达1000元以上。
【 『蔬菜种植』黄道乡:打造“亮点”促脱贫——丹阳村大棚蔬菜“成长记”】目前,丹阳村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带动村民从露地栽培蔬菜的传统生产方式向标准化生态蔬菜种植方式转变,促进当地蔬菜种植提质增效,成为全乡抓产业促脱贫的新亮点。(黄道乡 刘司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