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匠之美TB」骂过刘德华,一生写下2000多首词曲,却说人间尽耳聋,他亲过张国荣
香港有座喇沙书院 , 远近闻名 , 只因校友明星荟萃 , 白先勇、林夕、许冠文、李小龙、黄霑等皆在这里读过书 。
文章图片
当年的毛头小子们长大成人 , 这里却留下了他们的逸闻 , 其中一则“李小龙和黄霑不打不相识” , 颇有几分江湖气 。
李小龙的学名叫李元鉴 , 因为口角 , 把黄霑的表弟打得够呛 。 黄霑听说表弟被人打了 , 气势汹汹要去帮他出头 , 到后 , 才发现对方是打遍校园无敌手的李元鉴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黄霑一去兮难复返 , 硬着头皮也要把这场架干下去 。
最后 , 黄霑在李元鉴狂风骤雨般拳脚下抵抗了二十分钟 , 彻底败下阵 。
多年后 , 李元鉴更名李小龙 , 成了一代功夫巨星 , 黄霑就把这事挂嘴边 , 吹了一辈子 。
“我是跟李小龙打过架的人!”
1
黄霑虽为“香港四大才子” , 但他原是广州人 。
文章图片
1941年 , 黄霑出生在广州 , 家中兄弟姊妹八个 , 他排行老六 。
8岁那年 , 举家迁居香港 , 从此香港在黄霑心里、血液里、歌词里驻了脚 。
从港大中文系毕业后 , 在培圣中学教了两年书 , 黄霑意识到香港发展迅猛 , 平民草根翻盘的机会来了 。
广告业就是很好的落脚点 ,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很准确 。
当他说出“人头马一开 , 好事自然来” , 短短十字 , 言浅意重 , 这个半路出家的外行人 , 就改写了香港广告业 。
彼时香港流传的洋广告 , 多半是英文或拗口的粤语配音 , 听起来很别扭 , 加上文案生硬 , 难以传播 。
初出茅庐的黄霑敢把粤语白话写进去 , 朗朗上口 , 老少都记得住 。
正因为这样的妙处 , 黄霑在广告业混得风生水起 , 还成了首位获得美国广告界最高荣誉“基奥奖”的香港人 。
文章图片
一个审时度势的人 , 必然能眼观六路 , 融会贯通 。
还能不局限自己 , 大胆做尝试 。
2
既然广告词能写 , 那歌词也能写 。
黄霑为新电影《青春玫瑰》创作了三首词曲 , 广受好评 , 此时也与顾嘉辉结成了“辉黄”组合 。
1980年 , 顾嘉辉在电话里找黄霑填词 , 念了一遍曲谱后 , 黄霑挂掉电话就去写了 。
他先从“浪奔 , 浪流”开始 , 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 , 写完“仍愿翻百千浪 , 在我心中起伏够” , 搁笔 , 整个过程也就二十分钟 。
这首歌就是周润发版《上海滩》的同名主题曲《上海滩》 , 这首二十分钟创作出来的歌 , 获得了当年十大中文金曲奖 。
文章图片
写这首歌还有个插曲 , 黄霑给顾嘉辉交完歌词 , 忽然想起 , 还没去过上海 , 竟不知黄浦江到底有没有浪 。
于是 , 打电话给两位上海好友 , 一个说有 , 一个说没有 , 各执一词 。
黄霑就翻出家中关于上海的藏书 , 索性自己找答案 , 看了一夜 , 直到天光大亮 , 把上海滩风云历史都了解个遍 , 合上书 , 才猛然想起 , 还是不知道黄浦江到底有没有浪 。
后来有人告诉他 , “船只驶过的时候 , 就有浪 。 ”
黄霑哈哈大笑 , 其实结果早已不重要了 , 那一晚 , 他读书也就很痛快了 。
黄霑的达观和他的才 , 是相辅相成的 。 毕竟心性疏阔 , 才能写出来《上海滩》这样大气的词 。
3
1982年 , 中英开始对香港回归进入谈判阶段 。
同年 , 日本篡改教材 , 掩盖侵略我国的事实 , 国内民愤难平 。
- 『何炅』何炅被骂过去3天后,《向往生活》全员保持沉默,唯独他发文恳求
- 娱乐八卦连连看▲网友:前妻该心疼了,张艺谋娇妻晒照庆祝儿子生日被网友骂过分
- 东方视角 从东方视角展现东方文学之美 《文学的日常》4月16日优酷全网独播
- 『电影工厂』大气之美!,女艺人——张雨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