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

海底捞 , 成立于1994年 , 一家以川味火锅为主、融汇各地火锅特色的大型跨省直营餐饮品牌火锅店 , 在全国线下门店数量约有300家 , 以服务打头阵 , 门客络绎不绝 。
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 席卷世界 , 影响数个行业 , 持续时间将近半年 , 不可避免地使餐饮业首当其冲成为最“扑街”的产业 。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三月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连锁餐饮行业的影响调研报告》显示 , 2020年1-2月连锁餐饮企业的营业额大幅下滑 。
餐饮服务业的巨头海底捞的旗下门店自2020年1月26日就开始停业 , 股价跌幅超过5% , 预估海底捞在今年第一季度停摆了近50天 。
#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
文章图片
#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
文章图片
四月初 , 迫于成本压力 , 海底捞在恢复堂食后不得已率先涨价 。 但涨价后不仅收益的涨幅不大 , 还引来许多网友的诟病 , 毕竟半份土豆片13元 , 一片土豆1.5元 , 自助调料10块钱一位 , 米饭7块钱一碗 , 小酥肉50块钱一盘......海底捞真的在说“我贵了” 。
随着餐饮企业复工 , 不少餐厅将涨价视为输血手段 , 涨价看起来是对企业的挽救手段之一 , 但最后 , 成本的压力还是败给了用户的不满 。 毕竟 , 满意度是消极的控制指标 。
在严酷的现金流面前 , 餐饮行业“无处可逃” , 日常的主要开销就有房租、食材损耗、员工薪酬和门店管理等成本 。 在该行业还没有回暖的当下 , 成本从有序变得不再可控 。 连龙头老大都被疫情影响得要采取涨价措施来自保 , 更何况一些小的餐饮行业呢 。 同时 , 人们的行动也没有完全解封 , 从供应链到终端的消费能力都还未完全恢复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则表示 , 疫情对中国的餐饮行业来说是一个分化器 , 也是淘汰洗牌的加速器 。 “头部企业依托自身的综合实力、抗风险能力、品牌力等红利拥有涨价的话语权、定价权 。 但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可能是进行促销活动 , 所以分化的趋势将非常明显 。 ”
#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
文章图片
海底捞涨价自救 , 就意味着把疫情期间上涨成本的压力转移给了同样受疫情影响的消费者身上 。 而在疫情结束后 , 还要依靠消费者 。 因此 , 有许多消费者直言“报复性消费还没来 , 报复性涨价先到了” 。 将“顾客就是上帝”做到了行业顶尖的海底捞此举将大大影响消费者的心理 。
针对消费者质疑 , 海底捞表示 , 目前正在各地推出到店自提业务 , 通过海底捞线上渠道或现场下单 , 顾客自提可享折扣 。 他们也承诺改良包装材料 , 并升级换代 , 减少消费者的支出 。
4月10日下午 , 海底捞对外发布致歉信 , 称涨价是管理层的错误决策 , 并宣布从即日起所有门店菜品价格恢复至2020年1月26日门店停业前的标准 。
#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
文章图片
从涨价消费者不满上热搜道歉恢复原价门店执行 , 短短四天 , 海底捞此举是知错就改 , 还是迫不得已?作为市场关注度高的企业 , 海底捞的每个动作都会直接对品牌产生影响 。
好口碑会说话
【#吐槽立方体#海底捞的一波“神操作”,疫情下】其实很少人会注意到海底捞的口号 , “来自四川的火锅……好火锅自己会说话” 。 海底捞的名声和热度主要是靠口碑传播 。 海底捞借助良好的口碑为本公司的活动、服务、菜品等做宣传 。 海底捞很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运营用户 , 利用数字化进行精细化运营 , 采集数据 , 洞察用户需求 。
海底捞的官微就有40万粉丝 , 虽然疫情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 但疫情期间出现了很多“疫情结束就吃海底捞”的帖子 , 社交媒体的传播和讨论对海底捞的带动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