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二 )


雍正七年冬 , 被称为“拼命十三郎”的允祥终于累倒了 , 雍正下旨太医院使刘声芳专职侍奉左右 。 不过 , 他还是在第二年就因病去世了 , 年仅四十四岁 。
雍正闻讯后悲恸异常 , 不仅下旨准其配享太庙 , 上谥号为“贤” , 另赐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 。 而且 , 还特旨将其名讳“允祥”改回了“胤祥” , 成为臣子中间唯一不避皇帝名讳的事例 。 关于这点 , 需要专门讲述一下 。
在封建时代 , 如果出现名字巧合 , 臣子为了避皇帝的名字都要改名以避讳 。 比如 , 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后 , 他的弟弟“赵匡义”即刻更名为“赵光义” 。 而雍正即位后 , 他的兄弟们都由“胤”字辈改成了“允”字辈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文章图片
怡亲王胤祥一共有九个儿子 , 分别是庶长子弘昌 , 庶次子早夭 , 嫡长子弘暾 , 嫡次子弘晈 , 庶三子弘眖 , 庶四子弘昑 , 嫡三子弘晓 , 嫡四子绶恩 , 庶五子阿穆瑚琅 。 其中 , 只有弘昌、弘暾、弘晈和弘晓这四个儿子活到了成年 。
按照封建传统 , 嫡长子弘暾应该承袭怡亲王的爵位 , 但他刚刚成年就去世了 。 庶长子弘昌性格暴躁 , 喜欢使用武力去解决问题 , 为了打磨性子而被长期圈禁在家 。 于是 , 铁帽子王的爵位只能由嫡次子弘晈和嫡三子弘晓二者选一 。
弘晈属于典型的八旗子弟 , 怡亲王允祥特别担心会捅出天大的篓子 。 因此 , 他决定由嫡三子弘晓未来承袭爵位 , 也算是“矮子里面选出高个儿”吧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文章图片
雍正驾崩后 , 乾隆登基称帝 , 开始证明“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的正确性 。 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仁爱 , 对叔伯们和兄弟们都很照顾 , 有的被解除圈进 , 有的被加官进爵 。
一个是庶长子 , 一个是嫡次子 , 弘昌和弘皎都希望能承袭怡亲王的爵位 , 可最终却是嫡三子弘晓 。 于是 , 这对难兄难弟都有怨言 , 二人一拍即合参与了“弘晳逆案” , 希望能把乾隆帝轰下台 , 希望拥立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登上皇位 , 这叫作“重新洗牌” 。
对于这种谋逆大案 , 乾隆自然不会心慈手软 , 干净利落地将他们一网打尽 , 弘昌与弘皎也被抓了起来 。 怡亲王弘晓虽然没有参与其中 , 但两个哥哥都身陷逆案 , 自己肯定不会再被乾隆信任 , 终其一生都赋闲在家做着闲散王爷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文章图片
弘晓死后 , 怡亲王的爵位继续往下世袭传承 , 经过了乾隆、嘉庆、道光和咸丰这几朝 , 直到1861年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 临终前 , 咸丰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和焦祐瀛这八人赞襄政务大臣 , 史称“顾命八大臣”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文章图片
不久 ,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等人发动了“辛酉政变” , 从此掌握了朝政大权 。 于是 , 载垣被赐自尽 , “世袭罔替”的怡亲王爵位被划入了胤祥的嫡次子弘皎一脉 , 由第四世孙载敦承袭 。
载敦病逝于光绪十六年 , 怡亲王的爵位由其长子溥静承袭 。 戊戌变法后 , 慈禧萌生了废除光绪由溥儁取而代之的想法 , 立即就得到了怡亲王溥静、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和载滢等宗室的积极响应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不过 , 由于各国列强都强烈反对废除光绪 , 这次“换帝计划”被迫搁浅 。 此后 , 怡亲王溥静等人开始积极支持义和团运动 , 希望可以达到“扶清灭洋”的目的 。
【历史故事】大清帝国的第九个铁帽子王“怡亲王”从胤祥传承到了毓麒共计八代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