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下半场,没有弯道超车的奇迹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下半场,没有弯道超车的奇迹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下半场,没有弯道超车的奇迹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下半场,没有弯道超车的奇迹
文章图片
自动驾驶|自动驾驶下半场,没有弯道超车的奇迹
文章图片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华为的智能驾驶 , 真的有宣传中的那么强吗?”

华为在4月15日发布了公开道路测试体验视频、4月17日在上海发布了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华纯电轿车北汽阿尔法S后 , 普通群众一片叫好 , 但大佬们却发出了这样的质疑 。
“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 美团创始人王兴以此发表自己的观点 。
质疑针对的点 , 主要落在华为的芯片的400 TOPS算力、视频的测试路线说服力、发布会用激光雷达替代了智能驾驶 , 等等 。
拿芯片来说:很多媒体认为这是量产芯片里最顶尖的 , 超过了特斯拉和NVIDIA ,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 , 现在400 TOPS的算力 , 是很多块12纳米的昇腾310芯片组成的;“华为前员工”和苏箐则对群众兼叫好的测试路线提出质疑 , 这是一个固定路线测试 , 在这种路线方式下 , 这条路线上的感知预测和规控肯定还是不断优化过的 , 所以大家能看到一个比较吃惊的城区自动驾驶结果 , 这种测试结果不够让人信服 。
「于见专栏」认同上述的质疑 , 智能驾驶真的不是发布一辆车那么简单 , 结合近期车展发生的维权事件(特斯拉)、模型展示事件(恒大) , 如果真要细数 , 国内做智能汽车在干正事的 , 位列前茅的可能是百度的Apollo 。
激光雷达降价 , 时候未到
华为花了很多时间在讲激光雷达 , 但激光雷达在现阶段 , 并非是重点 。
从技术格局上分 , 智能驾驶的感知层有两条路径:
华为、小鹏为代表的激光雷达路线 , 这个派别 , 重数据 , 轻算法 , 优点是传输距离远 , 缺点是成本高、受到天气的影响 。
以百度、特斯拉为代表的视觉路线 , 这个派别 , 轻数据、重算法 , 优点是成本低 , 可以快速实现量产 , 缺点是探测角度小 。
华为在发布会前几个月 , 预热了很久激光雷达 , 发布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 , 号称可以把成本降到了几百美元的区间 , 未来甚至有望降到200美元以下 , 激起业内热议 。
支持者认为:华为96线激光雷达可以量产 , 那么以激光雷达为技术路径的厂商很快就能打破成本高的压制 , 可以被大规模应用在智能驾驶汽车上 。
这一次的阿尔法S , 普通版车型的入门价格为25.19万元 , 而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的华为HI版极狐阿尔法S , 其售价更是来到了38.89万元 , 价格将近高了13万元;如果基础参数对标的是普通顶配34.49万版的话 , 对标HI版最高配 , 42万也包含软件 , 那么华为这套自动驾驶系统软硬件价格在8万多左右 。
这一套8万多的自动驾驶系统 , 对标特斯拉FSD的6.4万元 , 小鹏的NGP的4万元 , 有了比较高的溢价 。
这个高溢价 , 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激光雷达的成本尚且不能做到华为宣称的那样低 。
也就是说 , 激光雷达价格没降下来 , 量产尚有门槛 , 激光雷达要达到200美元以下的条件 , 也是在量产后不断拉客户 , 形成规模效应后进一步降低成本 。
参考特斯拉FSD的装车量 , 就可以知道要不断拉客户有多难 , 特斯拉目前在国内一个月能卖一两万辆 , 也就只能卖出200-400的FSD , 装配率仅有2% , 华为HI版极狐阿尔法S如何以更高的价格 , 获得更高的装配率呢?
只能说 , 难啊 。
如果我们回归本质 , 现在智能驾驶所处的阶段 , 不是比较激光雷达和视觉方案孰优孰劣 , 因为两者仅仅是为了自动驾驶技术落地而采用的不同方案而已 , 而是两者谁能率先落地 , 率先让更多车型和用户使用 , 做的主要事情是抢占市场 , 更快落地自动驾驶技术 。
而从这个角度来对比 , 引用集度汽车CEO夏一平的话:“激光雷达只是自动驾驶一小部分价值” , 即便是宣称可以降低激光雷达成本的华为 , 即便假设其激光雷达足够成熟安全 , 但如果仅因为采用激光雷达方案就比其他车型卖得贵 , 那么给用户的体验很难做到最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