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哥侃三国:不为吴臣”,关羽部下的这句遗言,道出了血性与忠义,“宁为汉鬼

在成都武侯祠的文武廊内 , 竖立着28座塑像 , 这些塑像所对应的 , 都是对于蜀汉有功的忠臣 。
这28位忠臣中 , 有两组父子档 , 其中一组是傅肜和傅佥 。
夷陵之战时 , 刘备被陆逊击败 , 大军溃败 。 刘备败逃途中 , 傅肜率兵为刘备断后 , 结果寡不敌众 , 部下全体阵亡 。
面对吴军的劝降 , 傅肜毅然选择为蜀汉战死 , 据《三国志》记载 。
吴将语肜令降 , 肜骂曰:“吴狗!何有汉将军降者!”遂战死 。
傅肜的忠勇让我想起《亮剑》里的孙德胜连长 , 同样悲壮的末路 , 同样视死如归的决心 , 怎能不让人动容、敬佩 。
傅佥是傅肜的儿子 , 在钟会、邓艾伐蜀时 , 傅佥同蒋舒守备关城 。 蒋舒选择投降 , 傅佥决意守城 , 最后同父亲一样战死沙场 。
傅肜父子是蜀汉的忠烈之将 , 他们由于忠义而被我们熟知 。
【诚哥侃三国:不为吴臣”,关羽部下的这句遗言,道出了血性与忠义,“宁为汉鬼】
诚哥侃三国:不为吴臣”,关羽部下的这句遗言,道出了血性与忠义,“宁为汉鬼
文章图片
在战乱纷纷的三国年代 , 类似傅肜的忠烈之臣还有很多 , 其中有一位将领和傅肜曾经说过相类似的话 , 但名气却小很多 。 这名将领曾经是关羽属下 , 名叫习珍 。
襄樊之战时 , 习珍是零陵郡北部都尉 , 在行政上相当于现在的市公安局长 , 隶属关羽管辖 。 他的武职是裨将军 , 一个级别不高的将军 。 他并没有参与围攻襄樊的战役 , 而是留守后方 。
当东吴大军袭击荆州 , 关羽败亡后 , 荆州很多郡县投降了东吴 , 但是习珍不愿意投降 。
他的弟弟习宏说 , “现在我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 , 和东吴交战无异于以卵击石 。 不如暂且投降 , 随后伺机举兵报效汉室” 。
习珍听从了习宏的劝言 , 投降了孙权 。 不久后 , 习珍联系另一个名叫樊伷的人 , 约定一起反叛东吴 , 归附刘备 。
诚哥侃三国:不为吴臣”,关羽部下的这句遗言,道出了血性与忠义,“宁为汉鬼
文章图片
樊伷是武陵郡的官吏 , 武陵郡中有大量少数民族聚集 , 樊伷便是借助他们的力量来反叛东吴的 。 后来夷陵之战时 , 马良也是拉拢他们一同对抗东吴的 。
在樊伷起兵时 , 习珍暗地联合7个县城 , 共同叛吴归蜀 , 习珍自称邵陵太守 。
这个邵陵郡是习珍自己设立的 , 当时并不存在 , 直到孙皓即位时才正式分零陵郡为邵陵郡 。
东吴得以攻下荆州 , 得归功于吕蒙、陆逊等人 。 而孙权坐稳荆州 , 得感谢一位名叫潘濬的降将 。
潘濬原先是荆州从事 , 和关羽的关系不咋地 。 关羽败亡后 , 孙权亲自劝降了潘濬 。 随后荆州本地人潘濬 , 帮着孙权平定了荆州各地的反叛 。
潘濬先是率5000兵 , 平定了樊伷在武陵的反叛 。 随后开始征讨零陵郡的习珍 , 一举攻下了举兵的七座县城 。
诚哥侃三国:不为吴臣”,关羽部下的这句遗言,道出了血性与忠义,“宁为汉鬼
文章图片
大势已去的习珍依然没有向东吴屈服 , 率领数百人上山继续抵抗潘濬 , 并且对前来劝降的潘濬留下一句似曾相识的话 。
《襄阳耆旧记》:(习珍)我必为汉鬼 , 不为吴臣 , 不可逼也 。
于是潘濬继续攻打已经上山的习珍 , 一个月后 , 习珍箭尽粮绝 。 身处绝境的他 , 依然没有选择投降 , 而是以自尽的方式昭示自己的忠义 。
在推崇忠、孝的东汉末年 , 当东吴将士看到这样的场面 , 想来也会对这名蜀汉义士心生敬意 。
在战乱纷纷的三国时代 , 为了君主、为了心中的大义而付出生命的英杰为数不少 。 像习珍、傅肜这样能在史料中留有记载的尚属少数 , 更多的能人志士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 , 令人叹惋 。
(本文参考文献 , 《襄阳耆旧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