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燕说事#光绪帝亲写挽联,人民海军以其名命名军舰,他撞敌舰为国捐躯
如今 , 坐落在广州市海珠区的邓氏宗祠已经被建设成为邓世昌纪念馆 。 1849年10月4日 , 邓世昌就出生在这里 。 在年少时 , 邓世昌就跟随专做茶叶生意的父亲从广州移居到上海 , 在上海的租界里 , 他跟西方人开始学习算术、英语 。 十九岁时邓世昌怀着救国志愿 , 以各门课程考核均为优秀的成绩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航海 , 成为该学堂驾驶班的第一届学生 。
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后 , 邓世昌于1871年被派到“建威”号练习驾驶 , 随船巡历南洋各岛 。 1874年被任命为“琛海”号兵船大副 , 以后历任“海东云舰”、“振威舰”、“飞霆舰”等兵船管带 。 1879年 , 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 , 少年英武、表现出众的邓世昌受到李鸿章的格外器重 , 1880年邓世昌被调到北洋水师 , 同年就被派到英国去接收“扬威”号巡洋舰 , 回国后便出任“扬威”舰管带 。 1887年邓世昌再次前往英国接收“致远”号巡洋舰 , 从此他出任“致远”号管带 。 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时 , 邓世昌因为训练有功 , 获得了“葛尔萨巴图鲁”的荣誉勇士称号 。
邓世昌任事勤勉 , 治军严格 , 而且不带家属、不在岸上购建寓所 , 终日在舰上居住 , 与四处购房纳妾的“济远”舰管带方伯谦等形成了鲜明对比 。
从军27年 , 邓世昌仅仅回过3次家 , 其中最长一次不过7天 , 甚至慈父去世时 , 也因为时值中法战争 , 考虑到海防大局紧张 , 而毅然背负“不孝”之名没有归乡 , 只是在住舱里一遍遍手书“不孝”二字 。
在北洋海军众管带当中 , 邓世昌也是唯一的一位没有出洋留学或在外国海军实习的将领 。 作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的海军军官 , 邓世昌有着极为强烈的爱国心 , 他常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 , 死得值!”
文章图片
邓世昌
1894年 , 中国和日本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 。 邓世昌多次表示:如果在海上和日舰相遇 , 遇到危险 , 我就和它同沉大海!他这番慷慨磊落的话语 , 不禁让人想到《后汉书?马援传》里那句传诵千古的经典名言:“男儿当死于边野 , 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 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 , 毫无疑问 , 浴血奋战、牺牲在战场上 , 是所有爱国军人引以为自豪的志向 。 特别是那些明知死亡就在眼前 , 却仍然能够勇敢赴难的人 , 更令人崇敬 。
时间进入到1894年 , 在中日甲午海战中 , 邓世昌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自己的气壮山河的诺言 , 成为不朽的民族英雄 。
从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宣战开始 , 北洋海军连续出巡五次 , 意图寻找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决战 , 但都没有收获 。 9月16日 , 为增援在朝鲜的中国军队 , 北洋海军奉命护送陆军前往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 。 考虑到之前丰岛海战中 , 北洋海军由于护航兵力薄弱 , 护航舰队遭受日本海军偷袭蒙受重大损失的前车之鉴 , 北洋海军主力全部出动执行护航 。
1894年9月17日中午 , 北洋海军在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遭遇到日本联合舰队主力 , 北洋舰队为发挥自身技术特点 , 将十艘军舰编为五个两舰小队 , 五个错列纵队横向排开 , 共同组成舰艏对敌的横阵 。 这其中由邓世昌指挥的“致远”号巡洋舰与“经远”号巡洋舰被编在左翼 。 中午12时50分 , 当中日双方舰队接近至5300米时 , 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 “定远”的第一炮 , 也是全队发动进攻的信号 , “是为黄海海战第一炮声 , 盖此炮声唤起三军士气也 。 ”十秒钟后 , “镇远”舰也发出炮弹 , 紧接着 , 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 。
三分钟后 , 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 。 黄海海战之处 , 北洋水师略占上风 , 邓世昌指挥“致远”号巡洋舰及其他战舰发射炮火截击日军敌舰“比睿”号、“赤城”号等舰 。 在北洋舰队的猛烈炮火轰击下 , “比睿”、“赤城”等日舰“不能航行 , 终成孤军” , 遭到北洋舰队的痛击 。 但随着日军舰队本队驶过北洋舰队右翼 , 继续向右转舵 , 绕至北洋舰队背后 , 恰好与日军第一游击队形成对北洋舰队夹击之势 。 于是 , 日本舰队的处境开始转向上风 , 北洋舰队因被包围 , 处于内线作战 , 腹背受敌 , 转趋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