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监测■北京近九成农产品外地采购 不影响保供稳价

近九成农产品外地采购,不影响保供稳价
北京“菜篮子”经受疫情大考
本报采访人员 马婧
4000多个商户驻守市场,3000多辆车进出,每天近2万人流动……北京南四环外的新发地市场,从未停下忙碌的脚步。作为首都最大的“菜篮子”,新发地保障着北京九成以上的农产品供应,是超市、菜店和二级批发市场的“补给站”。而挂着各地车牌的大车提醒着人们,这里近九成农产品来自外埠。
【 价格监测■北京近九成农产品外地采购 不影响保供稳价】当疫情席卷全国,来自四面八方的蔬菜能否照常抵京?价格能否保持稳定?面对保供大考,这一次,新发地有了更多底气:遍布国内各地的蔬菜基地,随时能集结的蔬菜直通车,让居家战疫的市民们很快消除了对肉蛋鲜菜供应紧张或价格高涨的担忧。
从南到北“护航”蔬菜进京
1月22日上午,在听完钟南山院士的讲话后,新发地董事长张玉玺敏锐地感觉到:“又一场硬仗即将打响。”新发地紧急重启“非典”时期的应急机制,几乎一夜之间,市场里挂满了防疫标语,工作人员穿上防护服站岗测温,所有入口安排口罩领取点。
正月初二开始,因恐慌抢购的市民越来越多。囤货潮下,超市库存渐渐见底,采购需求随之加大。
作为新发地白菜批发大户,王勇志春节前就把近8万斤大白菜提前拉到市场,但超市的采购量超过预期。正月初四,他匆匆赶往产地补货,但刚到河北玉田,就因当地自发组织“封村”被堵在了村口。他急忙向市场求助。
当天,不少商户都遇到了产地“封村”问题,张玉玺急忙向商务部门反映情况。经政府出面协调,问题当天就得到解决,商户拿着通行证明就能顺利进货。
有了通行证,王勇志连夜运回十多车大白菜。正月初五凌晨,当2万斤大白菜再次填满他的摊位,批发价从头一天的每斤两元多迅速回落到每斤1元左右。此后,王勇志便驻扎在产地,从河北玉田到唐山、再到山东,他一路“转战”多地,保证每天都有充足的大白菜运往京城。
即使在南方,也有新鲜采摘的农产品不断奔赴京城。从大年初二开始,“玉米大王”李忠跃远程指挥海南的种植基地及时采摘,每天都有200多吨鲜食玉米发往北京。“大葱大王”毛勇习依旧保持着每天从福建发车的频率。一天夜里,刚装完货的她遇到因断路无法通行的难题,经过沟通,当晚村里就派挖掘机把路重新填好,6万斤大葱顺利出村。
河北的土豆、云南的豆角……各类蔬菜从四面八方运往市场,上市量连续几天快速增加,从正月初三的700万公斤迅速增加到正月初七的1812万公斤。上市量增加也带动了蔬菜价格大幅下降,正月初七,新发地蔬菜均价比最高点的正月初四下降了20.16%。
如此庞大的货源能及时调拨,离不开新发地在国内各地自建的蔬菜基地。张玉玺说,新发地已在全国各地建设了300万亩种植基地和10多家分市场,对保障首都“菜篮子”供应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户成本大涨依旧平价卖
疫情发生以来,李忠跃还没休息过一天,作为京城最大的玉米供应商,他为物美、家乐福、永辉等40多家超市企业提供稳定的货源。由于冬天的玉米来自海南,李忠跃要确保每一车玉米顺利跨越3000公里的路程来到北京。
从海南到北京,远距离运输遇上疫情期间的道路管控,让物流显得更加艰难。司机们绕过以往必经的湖北,一路经广西、江西、安徽、山东、河北才辗转抵京,每一趟都要历经55个小时的昼夜奔波,比平时多走500多公里。而在返回海南时,司机平时可以顺路接其他订单,但疫情期间只能空车返回。
“司机师傅实在辛苦,一路上只能靠泡面和矿泉水填肚子,所以我们愿意多承担一些成本。”今年正月,李忠跃每车玉米的物流费用提高了近8000元,但每天依旧有7辆货车从海南发车,“产地装货的、冷库预冷的、路上跑的、在市场卖的,50多辆车在同时作业。”
虽然成本攀升,但李忠跃并没有抬高批发价。和李忠跃有同样想法的商户,还有很多。疫情发生后,新发地的百强商户就发起联名倡议:“抗击疫情,保障供应,绝不哄抬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