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充满了仇恨与执念的节日( 二 )


伍子胥回到家中,准备自杀 。
临死之前,他对家人留下了最后一句遗言 。
这句话可以说是春秋历史上最震撼人心的一句名言,至今读来仍让人心魂荡漾,忍不住仰望长天,为之一恸!

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意思是:我死后,你们须在我的墓旁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大后就做成棺材,吴亡之后可用来埋葬吴国死难战士的英灵;再剜下我的眼珠悬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的军队攻入姑苏灭掉吴国……
好一段风云激荡,鬼哭神惊的话语!人之将死,其言犹炽,怨毒之于人甚此哉!
说完,伍子胥拔剑出鞘,引颈自刎,殷红的鲜血飞溅而出,洒在他满头白发和一身白衣上,桃花点点 。
当最后一滴鲜血从他颈间涌出,他的眼前划过了很多人,一幕一幕,如同幻灯片一般:爹爹伍奢、哥哥伍尚、吴王阖闾、专诸、孙武,还有自己破郢时的英姿,那时候,他好年轻……
三十八年前,伍子胥因为一个小人的谗言家破人亡,三十八年后,他又因为另一个小人的谗言,身首异处 。伍子胥的命运,在人世间奇妙的走了一个轮回 。
一个充满了仇恨与执念的节日

文章插图
图:伍子胥墓
另外一边,夫差听说了伍子胥的临终遗言,大发雷霆:“汝一死之后,何能有知?寡人乃天之所生,地之所载,神之所使,谁敢动我!”当即命人将伍子胥的头砍了下来,挂在东门之上,又将尸体煮烂,装在一个鸱(chī,吃)夷(古代装酒的一种袋子,以皮革制)里,抛入滚滚的钱塘江水之中,说:“日月炙汝肉,飘风飘汝眼,炎光烧汝骨,鱼鳖食汝肉 。汝骨变形灰,有何所见?”可怜伍子胥,最终也落得和他仇人楚平王一样尸骨无存的下场 。
命耶?命耶?
传说,夫差的侍卫们将伍子胥的尸体抛向江心后,只听见阵阵可怕的巨响从江中传来,尸体随着江流迅速的翻滚,继而与水融为一体 。接着,钱塘江巨浪滔天,荡激崩岸,仿佛在挑战着独裁者的权威,发泄着自己漫天溢海的怨愤 。
侍卫们吓坏了,狼狈奔逃,这件事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遭受到了永久的伤害 。
从此就有人说,伍子胥死后,他的佩剑在其尸体沉没的江上经常出没,愤然漂浮于水面,人取之就会生病,丢弃它则马上就恢复健康 。蒙冤之剑,天下至不祥也 。
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自己看到伍子胥穿着一身素衣,骑着一匹白马,持一柄长矛,立在数百尺高的钱塘江大潮的潮头之上,仰天长啸,其声震怒,雷奔电激,荡漭千里 。(唐·杜光庭《录异记》)
一个充满了仇恨与执念的节日

文章插图
人们说,伍子胥是复仇男神,他就算是死了,灵魂也要继续复仇,那滔天的巨浪,就是他滔天的怨气,而那奔涌而来的大潮,就是他复仇的千军万马,他要复仇到永久,他要吴越之地永远不得安宁 。
怒势豪声迸海门,州人传是子胥魂 。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
米芾《绍圣二年八月十八日观潮浙江亭》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 。
人间儿戏千弩 。
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 。
堪恨处 。人道是,子胥冤愤终千古 。
——辛弃疾《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辛苦钱塘江上水,日日西流,日日东趋海 。
终古越山洞里,可能消得英雄气?
说与江潮应不至,潮落潮生,几换人间世 。
千载荒台糜鹿死,灵胥抱愤终何是!
——王国维《人间词话·蝶恋花》

一个充满了仇恨与执念的节日

文章插图
据《太平御览》记载,夫差后来果然内心不安,曾亲自率领群臣到江边致祭,而吴国人还在胥口为伍子胥建立了祠庙,称为“胥王庙”,并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胥江、胥湖、胥山、胥口、胥门等等,封他为江神 。然而令人深思的是,作为敌国的越国似乎也很敬重伍子胥,越人在西湖边的一座小山上也修建了一座伍子胥祠,连这座小山也被名为“胥山”或“吴山”,封他英烈王,还封他为镇压钱塘潮的潮神,并在庙内写上这样的楹联:“孝当竭力,忠则尽命;生为相国,死为涛神 。” 民间传说,伍子胥被投江的这一天即为公元前484年农历五月五日,正是我们现在端午节的日子 。事实上,端午的“端”,就是平反与昭正之意;端午的“午”,就是“伍”的通假字;所以“端午节”,原意是人民用以昭雪中国最伟大的复仇战士伍子胥的日辰 。然而不知为何,也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端午节竟抛弃了原创者伍子胥,却开始纪念起楚国的“无暇忠臣”屈原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