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哥谈』中概股“做空潮”下的投资机构破局之道( 二 )


图3做空机构常见质疑及案例
公司治理
除财务造假之外 , 公司治理类问题亦是做空机构的常见指控之一 。 做空机构将目标公司的财务指标、营运指标与同行业其他公司进行比对发现异常 , 或针对目标公司的公共信息对公司治理提出质疑 。 例如GMTResearch在对中国中药的做空报告中不但质疑了其远超同业平均水平的营运资金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等 , 还指出了其收购事项涉嫌借壳规避监管、管理层集中离职等问题 。 此外目标公司自身或关联公司的被起诉情况 , 或“内部知情人士”也是做空机构获取信息和切入点的信息来源 , 甚至会上升至指控目标公司业务涉嫌“洗钱”等违规行为 。
其他质疑
做空机构对目标公司的其他指控还包括商业模式可持续性不足、估值虚高等 。 此类指控相对来说较为主观 , 投资人对于公司的价值有自身的判断 , 因此做空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有限 。 而频繁更换审计事务所、募集资金用途不明、公司结构过于复杂等问题也是做空机构关注的热点 。
//
跨境监管困境加剧中概股信任危机
//
根据北京大学罗炜教授介绍 , 美国为防止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设有
政府监管机构、外部投资者、中介机构、集体诉讼
共4道防火墙 , 以此来约束上市公司合规经营 。 虽然在中美两国政府的协同合作下 , 政府监管机构这道防火墙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 , 法律法规存在客观差异 , VIE架构增加管辖障碍 , 中概股的跨境监管困境仍然存在盲区 。 2010年“做空潮”中曝出财务造假问题的中概股给市场投资者心中埋下了质疑的种子 , 而多年来监管困境无实质性改善则加剧了中概股的信任危机 。
图4中概股监管困境
『军事哥谈』中概股“做空潮”下的投资机构破局之道
文章图片
总体来看 , 目前4道防火墙下中概股的监管仍面临着以下困境:
首先在
政府监管机构及中介机构层面 ,
起初美国监管机构因我国法规限制无法获得审计底稿 , 无法对中概股的财务数据进行核查 , 间接使得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审查也因监管缺失而失去效力;随着中美之间监管协同逐步推进 , 2013年5月中国证监会、财政部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察委员会签署执法合作备忘录促进会计审计跨境执法合作 , 推动了政府监管的实施 。 然而 , 提供审计底稿仍然存在一定限制及流程要求 , 加上跨境审计工作中存在的准则差异、语言差异等问题 , 使得防火墙的约束作用打了一定折扣 。 2018年底 , SEC和PCAOB发布联合声明——《关于审计质量和监管获取审计和其他国际信息的重要作用声明——关于在中国有大量业务的美国上市公司当前信息获取的挑战讨论》 , 表示目前针对美国以外上市公司的审计工作仍然难以进行有效监督 。 同时 , PCAOB公布了224家存在审计障碍的上市公司名单 , 其中213家为中国企业 , 一半以上为中国内地企业 。 中美之间的监管协同 , 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军事哥谈』中概股“做空潮”下的投资机构破局之道
文章图片
其次在
外部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