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哪些有创意的行贿方式

清朝官员到北京行贿,先要按规矩到琉璃厂的字画古董店问路。讲明想送某大官多少两银子之后,字画店老板就会很内行地告诉他,应该送一张某画家的画。收下银子后,字画店的老板会到那位大官的家里,用这笔银子买下那位官员收藏的这位画家的画,再将这张画交给行贿者。行贿者只要捧着这张很雅致的毫无铜臭的礼物登门拜访,完璧归赵,行贿就高雅地完成了。
——节选自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网友的回复
看《巡视利剑》,那个安徽省原副省长陈树龙,他的赚钱方式就很厉害,充分发挥专业特长
■网友的回复
谢邀,看了那么多史…也没注意过这个
■网友的回复
谢邀!不好意思,没研究过!
■网友的回复
有谁回答么
■网友的回复
谢邀,先占座,现在在看一些史书,看完后来写。
【古人有哪些有创意的行贿方式】 ————————————————————
是这样的,我读的书都是弘扬正能量的,从来不关注这些负面事件。
■网友的回复
谢邀
清代的翰林院的行受贿方式
翰林院本来是清水衙门,平时也没什么事,按说没什么油水,但是翰林院的人在行贿受贿上相当有创意。
清朝地方官员进京办事考核,需要六部批文等一系列手续,大量的地方官在京城人头不熟也没什么关系,所以想把所有的批文都盖上章其实相当困难,一拖拖个一年半载什么事都耽误了,这时候翰林院发现了这里面的门道。
翰林院本就是清代高级干部的人才库,所以翰林院跟六部和其他职能衙门有这很深的联系,所以翰林们就开通了一个代办服务,即给地方官代办批文或引荐没门路的地方官“认门”,从中收取一定比例的手续费。
由于翰林院是闲散差事,所以这些翰林实行倒班制,同时把不同籍贯的翰林分在不同的办公室以便迎接家乡的地方官,同时跟京里的会馆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就跟清代的支付宝平台一样,官帽子明码标价,地方官把钱给翰林院,翰林院拿着这些钱去给地方官活动,办成了收取高额手续费,办不成全额退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