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古今谭]为什么最受宋仁宗宠信?,《清平乐》中被大臣们视为奸臣的吕夷简( 三 )


正是在吕夷简大胆的“胁迫”下 , 刘太后才同意厚葬李顺荣 。 吕夷简还对李顺荣后事的规格提出来具体的建议:
夷简乃请治丧用一品礼 , 殡洪福院 。 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 , 用水银实棺 , 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 。 ”崇勋如其言 。
刘太后死后 , 宋仁宗通过燕王赵元俨(《清平乐》中的八大王)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顺荣 , 燕王当时还挑拨说:“妃死以非命 。 ”
宋仁宗听后 , 悲痛欲绝 , 数日不上朝 , 并发兵包围了刘太后家眷的住宅 。 派人查看尸体后 , 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以皇后之礼厚葬的 , 宋仁宗的雷霆之怒才烟消云散 。
后来宋仁宗到洪福院祭奠生母时还曾哭着说:“劬劳之恩 , 终身何所报乎?” , 充满着对刘太后的感激之情 。
而这一切都是吕夷简的功劳 , 可想而知宋仁宗对吕夷简的感激之情 。 当时有人评价吕夷简“功最大者 , 乃在于处仁宗母子之际 , 使人无可乘之隙 , 消患于未萌 , 朝廷以之安静 , 士大夫亦赖以无祸” 。
宋仁宗即位之初 , 刘太后还把荆王的儿子赵允初弄到宫中抚养 , 这对年幼的宋仁宗是潜在的威胁 。 吕夷简多次劝谏 , 以为不可 。
刘太后拿只是来陪宋仁宗读书的来搪塞 , 吕夷简则多次劝说:“上富春秋 , 所亲非儒学之臣 , 恐亡益圣徳 。 ''
刘太后有些不耐烦 , 说:“何至于此!”
吕夷简正色道:“前代母后多利于幼稚 , 嫌疑之际 , 不可不慎 , 臣只今在中书听旨 。 ”
在吕夷简的百般坚持下 , 刘太后只好让赵允初回到了荆王府 。
由此看来宋仁宗能顺利继承皇位 , 吕夷简功不可没 。
吕夷简不仅竭力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 而且重视年少皇帝的教育培养 。 宋仁宗后来博学多才、崇尚经术 , 勤于政事就得自于其早期受到的教育 。
正是由于吕夷简在维护宋仁宗生母名分和保护培养少年宋仁宗所作出的贡献 , 宋仁宗和吕夷简君臣之间形成了充分信任的亲密关系 , 这是其他大臣难以企及的 。
吕夷简善于玩弄权术 , 迎合上意
吕夷简是权谋大师 , 其政治权谋其他大臣都不是对手 。 《宋史》曾评价说:“其于天下事 , 屈伸舒卷 , 动有操术” 。
吕夷简“善任智” , 经常运用权术压制或排斥违逆自己的大臣 。 庆历元年 , 吕夷简与当时同为宰相的宋庠不合 。 他知道宋仁宗对当时主持对西夏战事的范仲淹抱有厚望 , 就成功设计利用范仲淹和李元昊通信一事打击排挤了宋庠 。
正是通过这些手段 , 吕夷简即赢得了宋仁宗的信任 , 又达到了控制朝廷用人和言论的效果 。
吕夷简迎合上意 ,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支持宋仁宗废后 。
看过《清平乐》的都知道这个郭皇后是什么德性 , 史实中的郭皇后可能不像电视剧中那样不堪 , 但也是一个嫉妒成性 , 心胸狭窄 , 行为蛮横的女主 , 无论在颜值还是品行上都不讨宋仁宗喜欢 。
[长江古今谭]为什么最受宋仁宗宠信?,《清平乐》中被大臣们视为奸臣的吕夷简
文章图片
还有一个原因 , 就是这个皇后是刘太后强加给宋仁宗的 , 宋仁宗废后其实也是在发泄对刘太后垂帘听政的不满情绪 。
宋仁宗废后遭到了以范仲淹为首的台谏的集体反对 , 而宰相吕夷简坚定地支持宋仁宗废黜郭皇后 。
吕夷简上疏“光武 , 汉之明主也 , 郭后止以怨怼坐废 , 况伤陛下颈乎?”光武帝是一代明君 , 郭圣通仅是因为怨怼就被废黜 , 何况你这位皇后还打伤了陛下的脖颈呢?
范仲淹、孔道辅等上疏“极言其不可” , 吕夷简下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章疏 。 谏官们上奏无门 , 范仲淹遂率孔道辅、蒋堂等十几个人跪伏在大殿门外 , 伏阙请愿 。 宋仁宗不想见他们 , 就让吕夷简跟他们解释 。
语夷简曰:“人臣之于帝后 , 犹子事父母也 。 父母不和 , 固宜谏止 , 奈何顺父出母乎!”众哗然 , 争致其说 。 夷简曰:“废后自有故事 。 ”道辅及仲淹曰:“公不过引汉光武劝上耳 , 是乃光武失德 , 何足法也!自余废后 , 皆前世昏君所为 。 上躬尧、舜之资 , 而公顾劝之效昏君为 , 可乎?”夷简不能答 , 拱立曰:“诸君更自见上力陈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