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财经」订单排到8月,供应断链卡脖呼吸机:核心零部件靠进口( 二 )


康茂胜上海分公司的一位销售人员称:“目前上海生产基地的呼吸机电磁阀还没有恢复正常供应 , 公司也在抓紧调整 。 ”
据国家药监局数据 , 截至3月31日 , 国家及省级药监部门批准注册的国产呼吸机共62种 , 涉及31家生产企业 , 包括迈瑞医疗(300760.SZ)、鱼跃医疗(002223.SZ)、舒普思达医疗、晨伟医疗、北京思瑞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瑞德医疗”)、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医疗”) 。
采访人员采访后发现 , 上述呼吸机制造商生产的有创呼吸机或无创呼吸机 , 其元器件不同程度依靠进口 , 所涉器件包括电磁阀、传感器、压缩机、芯片软件等 。
掣肘产量
上述零部件供应短缺 , 正在成为掣肘呼吸机产量的“卡脖子”环节 。
美国的呼吸机制造商麦斯莫(Masimo)在近日披露的2019年年报中坦言 , “部分核心零部件(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芯片、模数转换器芯片) , 我们依靠某些唯一或有限来源的供应商 。 如果此类供应商受疫情影响未能及时为我们开发、制造或运送产品和组件 , 或者向我们提供的产品和组件不符合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数量 , 我们可能会遇到与这些供应商和其他外部来源相关的制造问题 。 ”
张伟告诉采访人员 , 正常情况下 , 如果元器件齐全 , 只要一天时间就能组装一台无创呼吸机 。 组装完成后还要花费一段时间对整机进行测试 , 所以一台无创呼吸机的生产周期平均是三天 。
“现在缺材料 , 供货周期起码都要一个月左右 。 我们现在只接交货期长的订单 , 短期订单不接了 。 现在接的订单 , 交货期至少30天以上 , 原材料供应不上来 , 也很难承诺短期内可以交货 。 ”张伟说道 。
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MC怡和嘉业”)一位负责人称 , “疫情暴发初期公司的无创呼吸机产能是每天200~300台 , 现在可以达到每天约1200台 。 现在产能还可以提升 , 但呼吸机原材料一时供应不上来 , 所以产能无法达到最大 。 ”
核心零部件供应短缺 , 中游制造商们面临“无米之炊” 。 然而 , 寻找其他供应商替代 , 中游制造商们要通过大量检测后 , 才能正式替代量产 。
医疗设备以构造复杂、对精密度和可靠性要求高而著称 。 根据国家药监局2019年8月发布的《医疗器械检验工作规范》要求 , “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因许可事项变更进行检验时 , 检验机构应当关注产品技术要求适用性的预评价工作 。 ”
“虽然是同样一个零件 , 但更换后测试得出的数据就不一样 , 会影响到整机性能 。 ”张伟说道 。
上述怡和嘉业负责人亦表示 , “呼吸机做任何的设计变更 , 都要出很多测试 , 国家的相关检测方都会过来重新考察 , 之前用的哪些元器件可以让呼吸机达到什么状态 , 更换之后必须还要证明整机还可以达到相同的状态 , 这样才能换元器件 。 ”
采访人员在采访中了解到 , 为了确保呼吸机性能稳定 , 中游制造商和元器件供应商往往是长期合作伙伴 。 一些大型呼吸机制造商甚至自建上游元器件生产厂 。
例如 , 在2015~2017间 , 江苏发改委分三期向鱼跃医疗支付共计1.57亿元 , 用于实施形成年产520万台医用呼吸机械产品的生产能力的建设项目 。 鱼跃医疗将该笔专项投资补助 , 悉数拨付给子公司江苏鱼跃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 江苏鱼跃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的注册经营范围包括五金件加工、医疗器械零配件生产、加工等 。
替代僵局
进口元器件供应短缺后 , 部分呼吸机制造商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 , 在国产厂商中寻找可替代的供应商 。
原先的德国电机供应商无法供货 , 上海医疗在国内加急寻找替代产品 。 其通过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一研究所委托誉盈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誉盈光电”) , 历时三天研发出无刷直流电机减速机组进行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