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慧云■真是出于仁慈吗?,历史上唐太宗“纵囚”

导语:历史上唐太宗“纵囚” , 真是出于仁慈吗?原来我们只看到了表面!
历史上关于唐太宗纵囚一事 , 一般有两个观点:一、沽名钓誉 , 演双簧 。 二、君王仁悯 。 而实际历史真相和大家看到的表面完全不同 , 唐太宗的出发点就比较狗血 。 为什么这么说呢?各位了看官们别急 , 且听小编为您分析道来 。
历史慧云■真是出于仁慈吗?,历史上唐太宗“纵囚”
文章图片
咱们看一下当时的历史记载:“辛末 , 帝亲录系囚 , 见应死者 , 闵之 , 纵之归家 , 期以来秋来就死 。 仍敕天下死囚 , 皆纵遣 , 使至期来诣京师 。 ”“去岁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 , 无人督帅 , 皆如期自诣朝堂 , 无一人亡匿者 。 ”――《资治通鉴》
这个记载在《旧唐书》中也有 , 所以可以确定是真事 。 让死囚们回家 , 第二年自来伏法 。 居然没有一个人逃走 。 君王是多么的仁慈 , 民众是多么信义!真相是这样的吗?来 , 大家再看看这段记载:
“元年 , 关中饥 , 米斗直绢一匹:二年 , 天下蝗:三年 , 大水 。 上勤而抚之 , 民虽东西就食 , 未尝嗟怨 。 是岁(贞观四年) , 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 。 米斗不过三四钱 , 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 ”――《资治通鉴》
“...是岁(贞观四年) , 断死刑二十九人 , 几致刑措 。 ”——《旧唐书》资料数据也是相同 , 应该是可信的 。 那么 , 细心的朋友发现个问题 , 贞观四年的死刑犯是29人 , 而贞观六年的死刑犯是390人 , 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 使死刑犯数量增长了十几倍呢?
历史慧云■真是出于仁慈吗?,历史上唐太宗“纵囚”
文章图片
咱们再来看看发生在贞观五年的一件事 。
【……河内人李好德 , 风疾瞀乱 , 有妖妄之言 , 诏按其事 。 大理丞张蕴古奏 , 好德癫病有征 , 法不当坐 。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 , 劾蕴古贯相州 , 好德之兄厚德 , 为其刺史 , 情在阿纵 , 奏事不实 。 太宗曰:“吾常禁囚于狱内 , 蕴古与之弈棋 , 今复阿纵好德 , 是乱吾法也 。 ”遂斩于东市 。 ”】——《旧唐书》
【贞观五年 , 张蕴古为大理丞 。 相州人李好德 , 素有风疾 , 言涉妖妄 , 诏令鞫其狱 。 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 , 法不当坐 。 ”太宗许将宽宥 。 蕴古密报其旨 , 仍引与博戏 。 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 。 太宗大怒 , 令斩于东市 。 】——《贞观政要》
“张蕴古案”在唐朝乃至中国司法史上都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案例 , 经常被历史学者和法学家所引用 。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河内有个名叫李好德的家伙 , 经常发表一些反帝反封建的言论(当时这属于“大逆”) , 当时的最高法院法官是张蕴古 , 他负责这个案件 。 张蕴古对唐太宗说:有确凿的证据证明 , 这个李好德是个很严重的精神病患者 , 所以才会胡说八道 , 按照法律不应负刑事责任 。
唐太宗听信了 , 就下令放了李好德 。 毕竟 , 在任何时代 , 精神病人犯罪是不负刑事责任的 , 这也无可厚非 。 但不久以后 , 纪委举报 , 说这个张蕴古籍贯是相州 , 那个所谓的精神病人李好德的哥哥是相州刺史 , 两人交情很深 , 张蕴古这是有徇私枉法 。 他还与这个精神病人在一起耍麻将 。
唐太宗很愤怒:“这个张蕴古是个坏蛋 , 我抓住了囚犯 , 他居然与囚犯打麻将 , 又纵放罪人 , 真是可恶!”于是 , 唐太宗就下令剁了张蕴古 。
历史慧云■真是出于仁慈吗?,历史上唐太宗“纵囚”
文章图片
杀完张蕴古以后 , 唐太宗又后悔了 , 觉得这事办得有些太冲动了 , 为了避免因一时冲动而再次犯下类似的错误 , 唐太宗要加强死刑复核制度 。
【既而悔之 , 因诏:“自今有死罪 , 虽令即决 , 仍三覆奏乃行刑 。 ”】——《资治通鉴》
还对死刑复核制度进行细化和条例化:【丁亥 , 制:“决死囚者 , 二日中五覆奏 , 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 , 尚食勿进酒肉 , 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 皆令门下覆视 。 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 , 录状以闻 。 ”由是全活甚众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