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郑国为什么三代而衰,是否有机会走出战略困境?( 二 )


【历史故事】郑国为什么三代而衰,是否有机会走出战略困境?
文章图片
随着周幽王宠幸褒姒 , 朝政日益荒废 , 问题积重难返 , 犬戎作乱 , 诸侯不朝 。 郑桓公预见周朝将有大乱发生 , 决定迁徙郑国以躲避关中大乱 。 注意 , 此时郑桓公作为王室股肱成员 , 并没有像当年周公、召公、太公一般扛起匡扶天下的己任 , 而是选择逃避 , 先保证自己封国的安全和自己了孙的安全 。
至于迁国的地点 , 太史伯为其选择了一个绝佳宝地:济(济水)、洛(洛河)、河(黄河)、颍(颍河)之间 , 虢(东虢)郐(郐国)之地 。 那里没有大国 , 虢、郐两个小国国君“皆有骄侈怠慢之心” , 稍加武力或贿赂 , 就可以对付 。 先是恩威并用 , 迫使虢、郐各献五座城池以立足 , 后来又彻底兼并两国 。
桓公问史伯:“王室多故 , 余惧及焉 。 与其何所(处)可以逃死?”史伯说:“王室将卑 , 戎狄必昌 , 不可逼也!”他接着仔细分析了当时形势 , 认为只有“济、洛、河、颍之间”最为安全 。
【历史故事】郑国为什么三代而衰,是否有机会走出战略困境?
文章图片
郑国迁移中原是规避危机 , 本无可厚非 , 大厦将倾 , 非人力可为 , 连王叔桓公这样的人都选择保全家族 , 何况其它人 。 只能说明国家形势已然无可挽回 , 必将步步滑入深渊 , 政权崩溃是早晚的事情 , 周幽王是亡国之君 , 郑桓公作为周朝司徒虽有治国之才 , 却也无法力挽狂澜 , 或许是能力和格局都还不够吧 。
郑桓公虽将自己族人迁至中原安全地区 , 本人却尽了保家卫国的职责 , 他追随周幽王一起战死镐京 , 可谓壮烈 , 郑国第一代创始国君对得起他的王室成员身份 。
郑国第二代创始国君是郑武公 , 桓公死后 , 武公的选择在我看来 , 是有点颇不寻常的 。
周幽王死后 , 登上王位的是废太子宜臼 , 是为周平王 , 然而这并不是唯一的周王 , 此时是二王并立的时期 , 另一个位周王是周携王 。
【历史故事】郑国为什么三代而衰,是否有机会走出战略困境?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