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度报道』从庸主到圣君——北宋时期宋仁宗形象的变化

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映 , 在中国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宋仁宗赵祯大大的火了一把 。 剧中的宋仁宗聪明干练 , 智计百出 , 是一位难得的圣君明主 。
然而 , 历史上的宋仁宗形象远比剧中更加复杂——士大夫阶层对赵祯的描述和评价 , 在北宋时期经过了从平庸的太平天子到无为而治的盛世明君的巨大变化 。 而仁宗形象的变化 , 恰恰与当时政治局势的变迁息息相关 。
『历史深度报道』从庸主到圣君——北宋时期宋仁宗形象的变化
文章图片
北宋前期仁宗的形象
仁宗在位长达42年 , 是宋代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 但是在仁宗朝到熙宁变法(1068年)之间的几十年中 , 士大夫阶层对这位低调的皇帝并不推崇 , 对仁宗时代的几次大的政治风波 , 大臣们颇有微词 。
比如仁宗废黜郭皇后 , 并与台鉴官员发生激烈冲突 。
范仲淹、富弼均对仁宗的作为 , 持否定意见:"自太祖、太宗、真宗抚国凡七十年 , 未尝有此 。 陛下为人子孙 , 不能遵祖考之训 , 而遂有废后之事 。 "——《宋朝诸臣奏议》
『历史深度报道』从庸主到圣君——北宋时期宋仁宗形象的变化
文章图片
如果说臣子因为后宫之事批评仁宗不具有说服力的话 , 那么大臣们对仁宗施政的诸多批评则能充分说明皇帝在臣子心目中的地位 。
因御史梁适弹劾宰相陈执中不成反被革职 , 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直接上书仁宗 , 批评赵祯:"陛下拒忠言 , 赏赍之费动以万计 。 耗散府库 , 调敛细民"——《司马光奏议》
在基层任职的苏舜钦也认为仁宗治下 , 政府花费过大、财源堪忧:
"......三司计度经费二十倍于祖宗时 , 此用度不足明矣 。 政事不亲而用度不足 , 斯大可忧也 。 "
——《苏舜钦集》
在仁宗之后的英宗时代 , 仁宗的形象并未有多大的好转 , 诸多士大夫对仁宗时期的政策进行了激烈的批评 , 火力多集中在国防失策和冗官问题之上 。
『历史深度报道』从庸主到圣君——北宋时期宋仁宗形象的变化
文章图片
治平元年(1064年) , 司马光在奏章上痛批仁宗时代的冗官问题严重:
"庆历中 , 赵元昊叛 , 西边用兵 , 朝廷广加招募......以此之故 , 天下冗兵愈众人 。 "
——《续资治通鉴长编》
司马光胆敢在奏章之中直接指出前任皇帝的过失而没有受到责罚 , 说明了英宗君臣对仁宗所遗留下的这些问题在心中是默认的 。
仁宗时期对西夏屡战屡败的糗事 , 也被司马光拿出来反复鞭尸:"康定、庆历御戎之策 , 国家当永以为戒 。 "——《司马光奏议》
待宋神宗继位 , 任用王安石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 。 仁宗及其政策上的失误又成了司马光政敌王安石各种指责的对象:
"(仁宗朝)贪邪横猾 , 虽间或见用 , 未尝得久 。 "
"兵士杂于疲老二未尝申敕训练 , 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 。 "
"理财大抵无法 , 故虽俭约而民不富 , 虽忧勤而国不强"
——《宋朝诸臣奏议》
毒舌的王安石把仁宗吐槽得一塌糊涂 , 而这种指责居然都被神宗皇帝所认可 , 恰恰说明了仁宗在当时朝臣心目中的真实地位 。
『历史深度报道』从庸主到圣君——北宋时期宋仁宗形象的变化
文章图片
总之 , 直到神宗前期 , 士大夫眼中的宋仁宗不过是一位主打"仁孝"人设的平庸君主 , 他在大臣所看重的国家大政上有不少的问题 , 远不是士大夫心目中威加四海、雄才大略的圣君雄主 。
不过 , 时局的变化很快就会让这些清高的知识分子改变观点 。 同行衬托之下仁宗形象的改变
熙宁二年(1069)年 , 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变法 。 变法甫一开始即遭到了诸多大臣的强烈反对 。 面对这些气势汹汹的臣子 , 神宗毫不客气 , 罢官的罢官 , 降职的降职 , 倒真有点雄主的杀伐果断 。
被新君折腾的屁滚尿流的士大夫们 , 开始怀念起仁宗的宽容仁孝来了 , 当年没少让他们挑毛病的仁宗 , 形象来了个大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