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铭苇」其风险不可预见性,试跳员:没有军衔的空降兵( 三 )


「王铭苇」其风险不可预见性,试跳员:没有军衔的空降兵
文章图片
【「王铭苇」其风险不可预见性,试跳员:没有军衔的空降兵】在一次重装空投试验中 , 冯静辉、张帅和杨以龙三个人组成一组在飞机左侧空投第一件货台 , 当机门打开 , 信号灯亮起时 , 冯静辉提示大家可以往外推送货台进行投放 , 当货台推到飞机门口时 , 装货台的滑轮突然滑向左边 , 450公斤重的货台产生的巨大力量迅速将冯静辉挤在了飞机左舱壁上 , 冯静辉被卡住 , 动弹不得 。
更糟糕的是 , 他佩戴的安全绳也被压在了货台左后方的滑轮下面 , 由于飞机尾部气流太大 , 他无法站稳 , 此时货台已经到飞机门口 , 情况十分危急 , 如果不及时处理 , 他有可能在投放时被货台带出飞机 , 后果不堪设想 。 这时 , 杨以龙和张帅赶紧抬起了货台 , 迅速将冯静辉的安全绳拉了出来 。 与此同时 , 苏明东、马骅、魏纪东组成的右边一组已经完成投放任务 。 见状 , 他们迅速过来同大家一起将货台向后拉 , 调整好方向直接将货台投放了出去 。 当看到任务顺利完成 , 兄弟安全无碍时 , 大家终于放下心来 。
在工作中 , 试跳员们时刻提醒自己 , 执行救生伞试跳任务就是对试跳员身体素质、规范动作、反应能力和各项理论知识的职业技能综合考验 , 必须认真对待平日的每一次体能训练、基础理论学习 , 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并总结、笔记的习惯 。
外场试验期间 , 试跳员们每试跳完一种型号的救生伞 , 都会及时地总结、交流跳伞心得 , 并对背带系统的结构、配挂的舒适性、伞型的结构、伞衣面积等特性以笔记的形式记录并整理 。 久而久之 , 试跳队便慢慢累积出丰富的救生伞特性资料库 , 这些宝贵的资料对试跳员们以后执行各类型号的试跳任务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有一种情怀叫“206”
湖北襄阳 , 襄城苋菜冲 。
50多年前 , 这里是几个小山包 , 一条小路从外面蜿蜒而入 , 纵深十几公里 。 共和国的三线建设者们肩挑背驼 , 挥锄动锹 , 拓宽道路 , 盖“干打垒” , 硬是在这里建成了新中国专业降落伞厂之一 , 原航空工业520厂 。
「王铭苇」其风险不可预见性,试跳员:没有军衔的空降兵
文章图片
有降落伞 , 就得有试跳员 。 公司试验部救生伞试跳队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原520厂206车间试跳队 , 也就是大家口中常说的“206” 。
始建于1966年的206车间也叫降落伞试验车间 , 主要承担原520厂降落伞空中性能试验任务 , 这项光荣而又重要的任务就是由206车间的试跳队员完成的 。 由于产品空中试验需要 , 试验的进行必须有一块较大的降落伞着陆场地 。 为此 , 当时的206车间选址在襄阳县薛集区姚店 。
最早的一批试跳员 , 有的来自513厂 , 有的复员于第15军空降兵部队 , 还有的是原520厂的子弟 。 无论他们来自何方 ,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职责 , 那就是通过真人试跳验证降落伞的设计性能和使用可靠性 , 为飞行员提供性能优良、品质可靠的系列救生伞产品 , 有力保障飞行员最后的生命防线 。
提到“206” , 总能触动老试跳员们的每一根神经;想起“206” , 总能勾起老试跳员们的种种思绪 。 “1、2、3、4……”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未升起 , 206车间的操场上就传来了整齐而又洪亮的操练声 , 试跳员们穿着整齐的服装 , 围绕着操场一圈又一圈地跑步 , 就像军营里的军人在操练一样 。 那时 , 206车间对试跳员的管理属于半军事化管理 , 所有试跳员都是集体食宿 , 并有专职人员负责他们的伙食营养 。 试跳员周末放假一天探亲 , 当晚归队 。
「王铭苇」其风险不可预见性,试跳员:没有军衔的空降兵
文章图片
此外 , 车间还配有健身房、室内乒乓球、室外篮球场等设施 。 无外场试验期间 , 车间会组织大家开展包装各型救生伞、假人佩挂及跳伞综合技能地面培训及训练 , 还会安排他们到健身房进行器械锻炼 , 参加篮球、跑步等体能训练 。 虽然场地偏远、环境封闭 , 但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训练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试跳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