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重庆春茶采收这样“抢时间补损失”


 #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重庆春茶采收这样“抢时间补损失”
文章图片
“别的茶园茶叶发新芽了,我们的怎么不发芽啊?”“我们的茶园严重缺采摘的劳动力,怎么办呢?”“我们加工的永川秀芽怎么外形不直、色泽不绿,咋个办咯?”……
【 #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重庆春茶采收这样“抢时间补损失”】一个多月来,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们忙个不停,一边指导疫情防控一边研究生产方案,帮助重庆茶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指导茶农将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
专家线上指导生产
重庆拥有茶园面积89.7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近60万亩。渝西地区的30万亩早春茶在2月便进入了采摘期,而渝东北、渝东南的茶叶也将在3月陆续开园采摘。
“今年受疫情影响,我市大部分茶园未能及时追肥,工人们不能及时上岗工作,导致茶叶上市时间普遍有所推迟。”徐泽介绍,前段时间,专家们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工作,非常着急,特别是接到茶农、茶企们的求助信息更是坐立不安,大家只好线上指导茶叶生产,想尽一切办法为大家答疑解惑。
不仅如此,他们针对重庆茶叶生产实际情况,2月初便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关于当前疫情防控下抓好全市春茶生产的建议”,并通过科技特派员向各自服务的茶企进行了推送。此外,他们在市科技局的指导下,组织市农科院、西南大学、市农技总站的专家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下重庆市茶叶生产加工指南》。
茶园工人技术不到位——
现场示范培训新手
采访人员在重庆云岭茶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基地看到,该公司生产部经理胡翔忙得不可开交——他不仅要组织数十名新来的茶叶工人有序采摘茶叶,还要安排茶园里11个茶叶分散收购点进行科学防疫。
“我们一个电话,专家们就上山来了,帮我们解决了防疫难题,抢回了一些春茶生产时间。”胡翔对采访人员说,为了解决茶园人员紧缺的难题,专家们帮他们组织来了劳动力;为了提高新来工人的采摘技术,专家们提出了“老带新”的培训建议;为了开展好茶园采摘的防疫工作,专家们想出了分行、分块、分片采摘及分点收购的办法……
在永川乾丰实验茶场的千亩茶园里,针对春茶采摘新手上岗不熟练的问题,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专家钟应富将课堂设在了田间地头。“您看,采摘春茶要特别小心,不要用手指甲将茶叶掐断采,要用手指将茶叶提起来采。”钟应富向新来的几个工人示范采摘方法。
而在该实验茶场的加工车间里,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茶叶加工创新团队负责人吴全研究员也在开展“老带新”的现场教学。从鲜叶摊放到鲜叶杀青到鲜叶摊晾,从揉捻、二青到理条,从干燥、精加工到包装入库,吴全按照永川秀芽的工艺流程,手把手地指导工人操作每一道加工工序。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我们正攻克‘疫情防控下春茶及时采收与保值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吴全介绍,专家组力争在春季生产高峰期全面示范推广各项技术,将新冠肺炎疫情对茶产业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茶产业人员短缺——
倡议引进机器人作业
据重庆市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统计,目前,我市春茶生产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茶园采茶人员短缺,二是加工人员技术不足。
如何破题?专家们一致认为,为抢抓防疫期间的春茶采摘时间,倡导各茶企引进机器人作业。
一方面,针对采茶人员短缺的问题,专家们建议,对没施追肥的茶园,应减施或不施肥,延缓茶芽萌发,错开疫情和采摘高峰期;对鲜叶达到名优茶采摘标准的茶园,尽量组织人工应采尽采;如没来得及下树的,等茶芽萌发到一芽二、三叶时,安排单人或双人采茶机进行机采。另一方面,为提高茶叶加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专家们则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茶企应集中组织人员参加制茶技术培训,并长期稳定3-5名技术工人;二是企业要调整茶叶产品结构、扩大优质茶的生产,做好茶叶的精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