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日报]什邡大闸蟹有望“爬”上市民餐桌,今秋


[四川农村日报]什邡大闸蟹有望“爬”上市民餐桌,今秋
文章图片
□本报采访人员刘佳
近日 , 130亩泉水大闸蟹养殖项目在什邡市南泉镇正式启动 。 什邡市农业农村局水产渔政管理站负责人张路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四川明正堂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泉镇金桂村和团结村投资建设的示范养殖项目 , 目前已投放蟹苗 。
“我们从云南省曲靖市引进优质蟹苗 , 3月20日和3月25日 , 分两批共投放20万尾 , 养殖面积130亩 , 预计今年中秋节前第一批成品蟹能够上市 。 ”谈及项目设施情况 , 明正堂公司负责人尹世繁介绍道 , 示范养殖成功后 , 公司将发展以大闸蟹为主的泉水渔业综合养殖 , 推动南泉镇农业特色水产业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 带动农民长期稳定增收致富 。
千里迢迢云南大闸蟹落户什邡
因大闸蟹营养价值丰富 , 这几年消费群体逐渐增多 , 但目前四川消费市场的大闸蟹大都是从江浙一带运过来的 , 本地大闸蟹产量较少 , 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 市场缺口很大 。 尹世繁为何下定决心从千里之外的云南引进大闸蟹?这就不得不提到他的合伙人——云南云湖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沈忠彬 。
沈忠彬 , 江苏南通市启东市人 , 一家三代均与大闸蟹打交道 , 和尹世繁是多年好友 。 2001年 , 他到云南发展大闸蟹养殖 , 示范带动当地养殖大闸蟹约5万亩 。 2019年底 , 经过多次前期沟通后 , 两人迈出了合作养殖大闸蟹的“第一步”:在南泉镇投资打造首个大闸蟹示范基地 , 让大闸蟹在什邡“安家落户” 。
“我考察发现 , 大闸蟹是个很好的养殖项目 , 一是种源可控 , 二是技术精到 , 三是市场需求大 。 我与沈总合作很多年 , 他有成熟的养殖技术 , 而成都等地的消费市场巨大 , 南泉镇交通条件较好 , 距成都仅40公里 , 这些因素都坚定了我的信心 。 ”尹世繁说 。 目前 , 明正堂公司养殖的是中华绒螯蟹 , 品种名叫“江海21” , 是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市水产研究所选育的品种 , 成品蟹个体大、产量高、口感好 。 从养殖效益上看 , 亩均出产1000只成品蟹 , 每只以20元的价格出售 , 亩均收入可达20000元 , 除去种苗、土地租金、饵料、人工、基础设施折旧等养殖成本约8000元 , 每亩大闸蟹纯利破万元;如果进行稻—鱼—蟹综合种养 , 鱼、水稻作为附加收入 , 可增加1000多元的纯利 , 而且还能调节水质 。
下一步 , 明正堂公司还将在南泉镇建立一个占地80亩的大闸蟹种苗培育基地 , 力争在2021年推广大闸蟹养殖3000亩 , 2022年扩大到周边乡镇达到1万亩 , 2024年养殖面积争取达到4万亩 。
生长稳定小螃蟹适应新家
4月1日下午 , 尹世繁带着采访人员走进金桂村和团结村的大闸蟹示范养殖基地 , 由于大闸蟹昼伏夜出的习性 , 此时大多都躲在水草里 , 在水池边偶尔看见一只只小蟹苗 。 这些螃蟹个头还不是很大 , 呈“背青、金爪” , 池塘边还安装了挡板 , 防止螃蟹夜间“逃逸” 。
公司技术负责人黄世超介绍 , 最早投放的一批蟹苗 , 个头只有成人拇指大 , 目前每只重量已达30克-40克 , 现在生长正常 , 预计能赶在中秋节前上市 。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 这批大闸蟹完全适应了在什邡本地生长 。 ”沈忠彬表示 , “大闸蟹最适合生长的水温是10℃-30℃ , 20多摄氏度生长最快 。 一年12个月 , 四川有10个月都非常适合大闸蟹的生长 。 另外 , 南泉镇生态环境好 , 也是养殖螃蟹的有利条件 。 ”据了解 , 南泉镇有丰富的地下水源 , 全镇境内到处有自然冒水泉眼 , 据初步统计 , 现有面积大小不等的泉凼100余个、渔塘80余个 , 水质好 , 水温也适宜 , 而且泉水干净、无污染 , 对提高大闸蟹品质、打造“泉水大闸蟹”品牌有着积极作用 。
“由于现在四川大部分的大闸蟹都来自江浙一带 , 运输成本和途中的死亡损耗等 , 造成了市场价格居高不下 , 江浙市场上20元/只的大闸蟹 , 运到四川市场就要30元/只 。 ”沈忠彬表示 , 等商品蟹养殖成功后 , 下一步公司将带动本地周边老百姓养殖 , 并为养殖户提供全程技术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