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库■超三成受访医务人员受到失眠困扰,新研究:中国疫情高峰期间

4月14日 , 一项发表在《精神病学前沿》杂志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中国疫情高峰期间 ,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医务人员受到失眠的困扰 。 4月15日 , 该论文《在中国发生COVID-19流行期间 , 三分之一以上的医务人员失眠》的通讯作者、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张斌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 , 针对部分医务人员存在的失眠情况 , 已通过在线的失眠行为认知治疗等措施进行干预 , 目前反映良好 。 该论文研究的结果是基于1月29日至2月3日在中国新冠肺炎流行高峰期间 , 在线进行的一系列调查问卷得出的 , 研究人员使用微信社交媒体平台收集到了1563名抗疫医务人员的问卷 。 研究结果显示 , 这1563名医护人员中有超过三分之一 , 即564人(36.1%)出现失眠 , 有可能发展到抑郁、焦虑和出现压力创伤的情况 。 研究称 , 在出现抑郁的几率上 , 失眠组明显高于非失眠组 , 分别为87.1%和31% , 尤其是在中度抑郁(22.9%对2.8%)和重度抑郁(16.7%对1.8%) , 差别尤为明显 。 此外 , 两组之间的出现焦虑和压力创伤的比例差异也很相似 。 张斌指出 , 36.1%的医护人员出现失眠这一数据与非典暴发时的心理影响研究结果一致 , 在SARS期间参与抗疫的护士有37%经历了失眠 。 医务人员在整个疫情期间都在承受着难以置信的压力 。 密切接触的感染患者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他们 , 他们也担心自己会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 在这些危险的情况下 , 医务人员在精神和身体上都精疲力尽 , 因此更有可能由于压力过大而导致失眠 。 “通常情况下 , 压力导致的失眠是短暂的 , 只会持续几天 。 ”张斌表示 , 在临床上 , 要防止的就是急性失眠逐渐变成慢性失眠 。 张斌所在南方医院也有两批一百多位医务人员前往湖北支援抗击新冠疫情 , 目前院方已在线开展了一周的失眠行为认知治疗等干预措施 。 “这是防止急性失眠慢性化的一个一线治疗方法 , 目前收到的反馈效果都还不错 。 ”张斌对澎湃新闻表示 。 上述论文还重点介绍了一些缓解睡眠障碍的应对策略 , 如针对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 , 其中包括睡眠卫生教育、放松治疗、刺激控制、睡眠限制和认知疗法 。 研究者还建议相关部门根据该研究所确定的风险因素对医务人员进行筛查 。 在此次抗疫期间 , 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还出现了哪些问题?此前张斌教授团队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一项研究结果则透露了更多的信息 。 在调查的1563名医护人员中抑郁症状(PHQ-9≥5)检出率为50.7%、焦虑症状(GAD-7≥5)检出率为44.7%、失眠症状(ISI≥8)为36.1% , 应激相关症状(IES-R≥9)检出率达到73.4% 。 张斌表示 , 通过这些调查 , 健康管理部门可及时获取疫情期间不同人群的心理应激状况 ,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干预工作 。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 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