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事记■当年的乐视网究竟是赌局还是骗局?( 三 )


当时 , 部分A股分析师和投资者甚至提出了一个“重构理论”:虽然很多创业板公司的估值都偏高了 , 但是高估值可以反过来促使公司创新、倒逼经济增长;因为高估值意味着更多的财务资源、更好的员工激励、更大的品牌效应 , 对创新型公司肯定是有利的 。 别的资本市场是“先有好业绩 , 再有高估值” , A股创业板完全可以反过来 , “因为有高估值 , 才有了好业绩” 。
其实 , 上面这套“重构理论”就是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当中提到的“反身性”理论 , 即基本面和市场面是互相影响的 , 市场预期也可以对基本面起到正面作用 。 不过 , 当时A股的市场面实在是太乐观了 , 以至于一般的故事已经刺激不起市场的进一步正反馈了 。
所以 , 贾跃亭回国之后 , 从来不屑于讲什么“颠覆BAT” , 一上来就是“颠覆苹果”;也不再讲“打通客厅与移动端生态”了 , 而是“全球生态”“无孔不入的乐视生态” 。 因为只有这样的故事才足够劲爆 。
贾跃亭创办乐视网是2004年的事情 。 到了2015年 , 他已经在互联网行业经营了十多年了 。 以他的经验和掌握的信息 , 不会不知道自己讲的故事有多大水分 。 何况 , 2015-16年是腾讯、阿里两大体系的又一个高峰期 , 也是头条正式走上舞台中央的时期;上述三巨头的资源、用户基础和商业模式 , 均远远超过了乐视 。
假设在回国初期 , 贾跃亭确实想过建立一个“无孔不入的乐视生态” , 最迟到2015年下半年 , 他也应该意识到上述愿景是极难实现的 。 他只是在反复告诉投资者和合作伙伴“我们能做到”而已 。
创事记■当年的乐视网究竟是赌局还是骗局?
文章图片
最终导致乐视网神话破灭、牛皮吹不下去的 , 还是A股市场 。 解铃还须系铃人 , 创业板既成就了乐视 , 也埋葬了乐视 。 从这个角度看 , 贾跃亭的运气不太好——他回国之后大约半年 , 创业板乃至整个A股市场就见顶了 。 监管政策不断收紧 , 导致乐视网从公开市场融资日益困难;但是贾跃亭仍然想办法从一级市场为“乐视生态”的关联企业募集了大笔资金 。 到了2016年底 , 一级市场融资也越来越困难了 , “乐视生态”的戏才算真正唱不下去了 。
不过 , 就算A股大牛市多持续一段时间 , 就算乐视网的估值巅峰期再延长半年到一年 , 也不影响“乐视生态”故事的骗局性质:从2014年开始就没有任何胜算 , 至少从2015年开始贾跃亭就应该主观意识到了这一点 。 然而 , 他还是义无反顾地继续吹大牛 , 尽可能多地收割投资者、合作者 , 乃至自家的员工 。
直到今天竟然仍有人以为当年的乐视网是认真在豪赌、认真地赌输了;还有人以为当年的贾跃亭只是运气不好的马云或雷军 。 这是不正确的认识 。 赌局是赌局 , 骗局是骗局;前者可能蕴含着新经济、新商业模式的原动力 , 后者则只能挫伤经济的活力和投资者信心 。
【创事记■当年的乐视网究竟是赌局还是骗局?】我们必须明白地、客观地分辨以上二者 , 这样才能指导我们今后更好地做业务或做投资 。
创事记■当年的乐视网究竟是赌局还是骗局?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