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卿相: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
战国四大名将 , 白起、王翦、廉颇、李牧 , 关于四人的高下 , 各有所长 , 也各有的说法 , 然而 , 就算他们本事一样 , 难道有名将就能打赢战争 , 统一天下吗?
孙子在讨论战争时 , 提出五个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 按顺序下来就是:道、天、地、将、法 。 从中就可以看出 , 将并没有排在第一位 , 排在第一位的是道 , 那么 , 什么是道?
文章图片
孙子解释 , 道者 , 令民与上同意也 。 简而言之 , 上下一心 , 老百姓把国家的事当自己的事 , 这样才可以达到:可与之生 , 可与之死 , 而不诡也的目的 。
再白一点 , 就讲究一个政治上的清明 , 讲究一个君王的胸怀以及人格魅力 , 说到君王 , 两下里比较一下子就出来了 。
秦国白起、王翦分别对应秦昭襄王以及秦始皇 , 赵国廉颇、李牧分别对应赵惠文王、赵孝成王、赵悼襄王和赵王迁 。
他们国内如何施政暂不多说 , 仅从胸怀上看 , 秦昭襄王时 , 已经有了蚕食天下的野心 , 到了秦始皇 , 当然 , 那是还叫秦王政 , 也就是到了秦王政时期 , 继承了秦昭襄王时延续下来的战略 , 并根据实际情况 , 将蚕食天下改为鲸吞天下 。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从秦昭襄王到秦始皇 , 他们的国策基本一脉相承 , 除了发展 , 没别的变化 , 而赵国呢 , 不管蚕食也好 , 鲸吞也好 , 他们是想都不敢想 , 最大的愿望便是保住那一亩三分地 , 继续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生活 。
胸怀上落了下乘 , 导致施政、战争时也畏首畏尾 , 拿长平之战举例 , 长平之战时 , 秦国就号召国内15岁以下全部从军 , 敢倾举国之兵 , 与赵输死一搏 , 而赵呢 , 长平之战四十万 , 一年后的邯郸保卫战 , 又凑兵十万 , 单这一个数字就足以表明 , 赵即便是在这场决定命运的大战之中 , 他们还是有保留的 。
俗话说的好 , 傻得怕愣的 , 愣的怕不要命的 。 将军即便水平差不多 , 带一支悍不畏死的军队与带一支作战畏首畏尾的部队 , 差距是很明显的 。
更何况 , 还有别的因素 , 什么因素?
文章图片
当年秦国派白起出征 , 秦昭襄王就明确的说:有功 , 寡人之愿 。 没有下达必须胜利的命令 , 把战争的主动权交到将军手里 , 勉励他争取最好的结果 。
作战之时 , 秦昭襄王呢 , 也只是充分发挥后勤 , 保障粮草、兵员供应 , 至于战场上怎么打仗 , 则完全不去过问 。
【斯文卿相:为何秦最终统一天下?,战国四大名将秦赵各占两位】到了王翦时期 , 王翦率倾国之兵讨伐楚国 , 战场上对峙一年有余 , 一年 , 每天消耗的钱粮无法计算 , 可他表面上看却毫无作为 , 秦始皇却给予充分的信任 , 根本不过问军队指挥上的事 。
换成赵国呢 , 长平之战 , 廉颇本来也采用了保守的对峙 , 虽然表面上看没有任何作用 , 但一年之内 , 秦国没有一点进展这是真的 ,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 , 就开始拼国力以及君王的决心 , 也就是说 , 到了这个份儿上 , 将军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 剩下的 , 就只剩下君王的对峙 , 可一到君王对峙的时候 , 秦国 , 不用多说 , 秦昭襄王尽发国内十五岁以上男丁 , 亲自带领 , 战场上支援白起 , 赵国呢 。
文章图片
不但不给廉颇足够的信任 , 反而怀疑人家的战略 , 以至于人在千里之外 , 根本不掌握战场局势的情况下 , 仅凭几个小人的分析 , 悍然下达出击的命令 , 人家不听 , 就怀疑廉颇造反 , 从而换上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 。
孙子有句话说的很好: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 , 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 , 则军士疑矣 。
- 『考古』一个不起眼的小墓,为何能挖出近30亿稀世珍宝?墓主到底是何人?
- 宋徽宗▲靖康之耻后,宋徽宗被俘,为何还能生养14个孩子?
- 吕洞宾:八仙是怎么排名的?为何这样排名?
- 刘伯温:为何马皇后送给刘伯温“一梨两枣”后,刘伯温就告老还乡了?
- #朱元璋#?郭子兴是朱元璋的大恩人,明太祖为何恩将仇报,将郭家灭门?
- 『岳飞』宋高宗为何对岳飞恨之入骨?岳飞死后两年,他的军师揭开了秘密
- [明英宗]朱祁钰为何不被允许葬入皇陵?
- 「诸葛亮」蜀汉灭亡之际,曾被诸葛亮收服的孟获去哪里了,为何不来救援?
- 南朝居士汉初为何采取郡县制与分封制并行的治国手段?而不是仅郡县制?
- 杨虎城▲蒋宋携手半生是否为真爱,为何宋一直没有去看望蒋且没有和他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