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话历史」王安石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易中天史策无名
文章图片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编辑
不要以为变法就好 。 有好的变法 , 也有不好的变法 。 一种改革究竟是好是坏 , 不能只看动机 , 要看效果 。
变法迫在眉睫
公元1067年 , 是一个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年份 。 这一年正月 , 三十六岁的宋英宗病逝 , 法定的接班人皇太子赵顼(音须)承嗣大统当了皇帝 , 是为宋神宗 。 这时 , 北宋王朝已过去108年 , 算是步入中年 , 而新皇帝却很年轻 , 此刻正好二十岁 。 年轻人血气方刚 , 总是想做些事情的 , 宋神宗也不例外 。
于是 , 便有了著名的“熙宁变法” 。
变法是宋神宗“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头一把 。 因为它是从赵顼登基的第二年即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开始的 , 因此叫“熙宁变法” 。 后面的两把火 , 则是元丰年间的“改制”(改革官制和兵制)和“用兵”(进攻西夏) 。 看来赵顼确实是一个很想有所作为的年轻人 , 只不过他的作为似乎效果都不怎么好 。 变法是一再受阻 , 节节败退 , 对西夏用兵更是次次惨败 , 因此赵顼死后得到的庙号竟是“神宗” 。 据谥法 , “民无能名曰神” , 也就是“不知道说什么才好”的意思 。 历史上叫做“神宗”的 , 还有一位明代的万历皇帝朱▲钓 。 但万历皇帝是在位四十多年不理朝政 , 什么事情都不做的 , 竟然和这位独断专任大刀阔斧的赵顼享用同一个庙号 , 这也真是让人“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
不过话又说回来 , 宋神宗的变法 , 倒也不是自寻烦恼 , 无事生非 , 为政绩而政绩 。 变法是有道理的 , 甚至可以说是有远见卓识的 。 我们知道 , 一个成熟的王朝 , 如果顺顺当当地延续了上百年 , 那就几乎一定会出问题 。 因为历代王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 即中央集权的帝国制度 , 其合理性是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不高 , 社会成员普遍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的 。 正因为普遍贫穷落后 , 这才不但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 , 而且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实体(朝廷)或权力象征(皇帝) 。 一旦富裕起来 , 强盛起来 , 或贫富拉开差距 , 王朝发展成超级大帝国(突破规模) , 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 和平安定的时间长了 , 人口就会大幅度增长 , 开支也会大幅度增长 。 一是军队越来越庞大 , 二是官场越来越臃肿 , 三是宗教越来越兴盛 , 这些都要增加费用 。 何况富裕起来以后 , 要求也不同于前 。 不但官员的排场越来越大 , 就连民众的生活也渐渐奢侈 , 财政岂能不成问题?
与此相反 , 行政的率海则越来越低 , 国家的活力也越来越少 。 因为承平日久 , 忧患全无 。 朝野上下 , 慵懒疲软 , 得过且过 , 不思进取 。 熙宁年间的情况便正是如此 。 五年宰相副宰相 , 除王安石生气勃勃外 , 曾公亮老气横秋 , 富弼称病求退 , 唐介不久辞世 , 赵▲叫苦连天 , 时人讽刺说这五个人刚好是生老病死苦 。 这种暮气沉沉的状况 , 并非大宋特有 , 其实也是所有“百年老店”的通病 。
因此每到王朝的鼎盛时期 , 动乱的烽烟便已悄然升起 , 帝国的丧钟也已悄然响起 。
宋神宗显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局 。 他多次对臣僚说“天下弊事至多 , 不可不革” , 又说“国之要者 , 理财为先 , 人才为本” 。 问题是 , 到哪里去找既敢于改革又善于理财的人呢?
他想到了王安石 。
时势造英雄
王安石也是一个志向非凡的人 。
他曾给仁宗皇帝上过万言书 。 史家认为 , 这份万言书其实就是他后来实施变法的纲领性文件 。 万言书交上去以后就没有了下文 。 王安石明白 , 改革时机未到 。 于是 , 他一次次谢绝了朝廷的任命 , 继续在地方官任上▲光养晦 , 并种他的试验田 。 在王安石看来 , 做不做官 , 以及做什么官 , 都并不要紧 , 要紧的是能不能做事 。 如果在朝廷做大官而不能做事 , 那就宁肯在地方上做一个能做事的小官 。
- 吉祥说历史前两锤砸死两金将,第三锤只一扫,金兀术就跑了,岳云出世试三锤
- 历史寻觅野地里连“御”四牛,清朝名将“妖人”海兰察:战场上威胁和珅
- 早晚历史宁当老二,曹操也不敢小看,李典:三国历史中低调的黑帮老大
- 吉祥说历史而且还是宋朝人民的好丞相?,秦桧不仅不想杀岳云
- 洋洋谈历史犹国之良相娶对妻子有多么的重要,朱元璋的马皇后:家之贤妻
- 吉祥说历史步战勉强可以,唯有此战克敌,岳云四战金弹子:马战两次未讨便宜
- 吉祥说历史留下两子一女,儿女们有何结局?,岳飞之子岳云23岁蒙冤惨死
- 十四叔看历史昭慈皇后,乃马真氏,元朝最有野心的女皇后
- 历史大点评读史小记:忠孝之食
- 读历史西方人眼中的狄仁杰:东方的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