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鉴赏」古文赏析·让县自明本志令[三国·魏]曹操


「国学文化鉴赏」古文赏析·让县自明本志令[三国·魏]曹操
文章图片
让县自明本志令
[三国·魏]曹操
【作者小传】
曹操(155—220) , 字孟德 , 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人 。 曹丕称帝后 , 追谥为魏武帝 。
曹操是建安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 他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 初随袁绍伐董卓 , 后迎献帝迁都许昌 。 先后削平割据势力 , 官渡之战大破袁绍 , 受封丞相 , 实际上把持了汉朝政权 。 但他能接受农民起义的教训 , 采取了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策 , 实行“唯才是举”等开明的政治措施 , 统一了北方 , 且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 鲁迅称赞他“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 至少是一个英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曹操在文学事业上也很有地位和成就 , 他招集了当时的许多著名文人 , 形成了一个邺下文人集团 , 促进了建安文学的繁荣 。 他的散文写得简约严明 , 思想开朗 , 不受传统思想和形式体制的约束 , 具有清峻、通脱的风格 。 遗著《魏武帝集》 , 有明人珍本 。 近人整理为《曹操集》 。
【「国学文化鉴赏」古文赏析·让县自明本志令[三国·魏]曹操】【题解】
本文又名《述志令》 , 是反映曹操思想和经历的一篇带有自传性质的重要文章 。 写于建安十五年(210) , 曹操五十六岁 。 于时 , 他完成统一北方大业后 , 政权逐渐巩固 , 继而想统一全国;但是孙权、刘备两大军事势力仍然是他的巨大威胁 。 他们除在军事上联盟抗曹外 , 在政治上则抨击曹操“托名汉相 , 实为汉贼” , “欲废汉自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 在这种政治形势下 , 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 , 借退还皇帝加封三县之名 , 表明自己的本志 , 反击了朝野谤议 。 文中概述了曹操统一中国北部的过程 , 表达了作者以平定天下、恢复统一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 写得坦白直率 , 气势磅礴 , 充满豪气 , 表现出政治家的气度和见识 。
鲁迅评赞说:“在曹操本身 , 也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 可惜他的文章传得很少 。 他胆子很大 , 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 , 做文章时又没有顾忌 , 想写的便写出来 。 ”曹操今传文赋中 , 此文最具这种特色 , 值得后人借鉴 。
【原文】
孤始举孝廉[1] , 年少 , 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 , 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 , 欲为一郡守[4] , 好作政教[5] , 以建立名誉 , 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 , 始除残去秽[8] , 平心选举 , 违迕诸常侍[9] 。 以为强豪所忿 , 恐致家祸 , 故以病还 。
去官之后 , 年纪尚少[10] , 顾视同岁中[11] , 年有五十 , 未名为老 。 内自图之 , 从此却去二十年 , 待天下清 , 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 。 故以四时归乡里 , 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12] , 欲秋夏读书 , 冬春射猎 , 求底下之地[13] , 欲以泥水自蔽[14] , 绝宾客往来之望 。 然不能得如意 。
后征为都尉[15] , 迁典军校尉[16] , 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17] , 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18] , 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 此其志也 。 而遭值董卓之难[19] , 兴举义兵[20] 。 是时合兵能多得耳 , 然常自损 , 不欲多之;所以然者 , 多兵意盛 , 与强敌争 , 倘更为祸始 。 故汴水之战数千[21] , 后还到扬州更募[22] , 亦复不过三千人 , 此其本志有限也 。
后领兖州[23] , 破降黄巾三十万众[24] 。 又袁术僭号于九江[25] , 下皆称臣 , 名门曰建号门 , 衣被皆为天子之制 , 两妇预争为皇后 。 志计已定 , 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 , 露布天下[26] , 答言“曹公尚在 , 未可也” 。 后孤讨禽其四将[27] , 获其人众 , 遂使术穷亡解沮[28] , 发病而死 。 及至袁绍据河北[29] , 兵势强盛 , 孤自度势 , 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 , 以义灭身 , 足垂于后 。 幸而破绍 , 枭其二子[30] 。 又刘表自以为宗室[31] , 包藏奸心 , 乍前乍却[32] , 以观世事 , 据有当州[23] , 孤复定之 , 遂平天下 。 身为宰相 , 人臣之贵已极 , 意望已过矣[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