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二 )


「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可以更客观的观察和评价这场战役 , 胜利从来就不是唾手可得!如果不是许多人的英雄行为 , 这场战役的结局很难估测 。
但是 , 日方地勤人员的损失更加惨重 , 总计有高达721名机械师死亡 , 超过了总人数的40% 。 这部分技术人员经过长达数年的培养和协同训练才达到了极高的操作效率 , 在炸弹爆炸的那一刻 , 大量有经验的人员被杀死了 , 此后日本海军航空母舰部队再也没能训练出这么一群人 。
也许有人觉得这种推论言过其实 , 其实早有实例 。 仅在中途岛海战这一天 , 从日军的四艘航空母舰上起飞的108架飞机仅用7分钟就完成升空 , 即平均每艘航母每分钟可以起飞约4架 , 每架飞机的平均起飞时间仅15秒 。
图6.小林晴久画作:东所罗门海战中的防空战
「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文章图片
与此对比的是美方的两艘航空母舰上起飞112架飞机耗时高达53分钟 , 平均每艘航母每分钟起飞不到1架 , 每架飞机的平均起飞时间超过60秒 , 效率几乎是日方的四倍 。
诚然 , 美方遇到了不可描述的未知原因 , 造成了起飞的拖沓 。 但是另外一件事情就更能体现双方技战术的差距 。 虽然日美两方都是推崇全甲板攻击的航空母舰战术先导者 , 但日方似乎在早期的战术组织上略胜一筹 。 自珍珠港作战开始 , 日方就一直将多艘航空母舰的飞行队组合成一个整体行动 。 无论是在偷袭珍珠港、珊瑚海还是空袭中途岛 , 日方机群升空后很快就按照飞机类别完成编组 , 再统一向目标飞去 , 并在到达目标后各司其职 。
图7.小林晴久画作: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被九九舰爆名中的“企业”号
「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文章图片
与此相比的美国航空母舰部队仍然以在以单舰为单位组织舰载机作战 , 相互之间的配合更是漏洞百出(不赘述 , 前文都有 , 详见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岛”) , 据说因为VF-6在南云机动部队外围盘旋45分钟而见死不救的事情 , VT-6幸存的飞行员拿着手枪要找他们干仗 。 中途岛海战后 , VF-6中队长格雷上尉被调离 , 转入彭萨科拉海军航空基地担任训练中队指挥官 , 直到1943年12月才返回“企业”号 , 担任第78夜间战斗机中队(VFN-78)中队长 , 1944年11月调任“列克星敦”号(CV-16)的VF-20中队长 , 1945年5月才升任VG-3大队长 。
图8.小林晴久画作:1942年10月26日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时遭到日军鱼雷攻击的“大黄蜂”号航母
「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文章图片
当这支最为训练有素的日本航空母舰部队覆灭后 , 其他日本航母再也达不到这种训练程度 。 以珊瑚海海战中的五航战为例 , “瑞鹤”号在收容最后一波飞机时 , 因甲板处理速度过慢 , 不得不将12架受伤的舰载机推入大海 , 以便及时收容仍在空中的飞机 。 此时的五航战已经成军近9个月 , 并且参加了珍珠港和印度洋等实战 , 但其作业水平始终无法与一、二航战的老手相提并论 。
图9.小林晴久画作:受创的“大黄蜂”号正在进行灭火作业
「燃烧的岛群」中途岛战役盖棺难定论,日本精英飞行员都死光了吗?,209.
文章图片
最后一组数字是纵向的对比 , 四艘航空母舰上损失的110名空勤人员中 , 有74人在空战中阵亡 , 只有36人是死于航母上的事故 。 与此相比 , 在6个月前的珍珠港损失的29架飞机上共有55名空勤人员 , 无一生还(包括落地后被土著杀死的西开地重德一等飞行兵曹 , 详见同名公号搜索“尼豪岛事件”) 。
在1个月前的珊瑚海海战中损失90名空勤 , 在2个月后进行的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损失了110名 , 4个月后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损失145名 。 比较起来 , 中途岛的损失虽然实际上并非特别突出 , 但是历次损失相加达到420人 , 这就要命了 。 在随之而来的瓜岛空中绞杀战中 , 更多有经验的机组人员倒在了南太平洋上空(超过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