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统一的货币秦半两 秦朝统一货币的名称( 四 )


秦并天下 , 币为二等 , 黄金以镒名 , 为上币;铜钱之质如周钱 , 文曰“半两” , 重如其文 , 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 , 不为币 。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下》) 。
作为秦始皇帝统一政策中的一节 , 秦半两钱的发行多有论述 。但是 , 随着新的考古文物资料的不断出土 , 又有了新的看法 。从各地区出土的半两钱看 , 其重量有着明显的差异 。
“半两”二字的文体也多有不同 , 乍一看 , 很难判定是统一后的货币 。同时 , 1976年发现的《睡虎地秦简》中 , 可以了解到战国时秦的货币制度的情况 , 其中 , 在《文物》1982年第一期上刊载了四川省青川县战国墓出土的有关田律记录的木简以及半两钱的出土情况 。这一发掘成果 , 至少如实地报告了战国时的秦国已经发行半两钱的情况 。以上事例说明 , 关于半两钱 , 并非秦始皇帝统一货币之后的半两钱 , 而一定是战国时在秦国流通中出现的半两钱 。
秦的币制史尚不十分清楚 , 关于文献上所记载的“(初)行钱”和“复行钱” , 学界尚无具有说服力的解释 。《史记·六国年表》中记载:“惠文王二年 , 天子贺 。行钱 。”
“始皇三十七年 , 复行钱 。”
相传“半两”二字为李斯所书 , 钱文高挺 , 多小篆而兼大篆 , 朴拙而深厚 , 豪放而俊逸 。圆方者 , 天地之形 , 方属地 , 圆属天 , 这种形式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 这种钱币形制以此固定下来 , 在中国保持了二千多年的时间 。
历史影响
秦始皇三十七年 , “复行钱”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 , 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 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 , 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 , 各国钱币的形状不一 , 如铲币、刀币、环钱等 , 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 , 确定统一法律、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 废止了战国后期六国旧钱 , 在战国秦半两钱的基础上加以改进 , 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通行 , 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 。
“秦半两”青铜币由于“圆形方孔” , 所以便于携带、流通和储藏 , 自此 , “圆形方孔”钱币成为古代中国货币的基本形式 , 贯穿中国封建社会 , 沿用了两千多年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 , 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 。
在《世界百位领袖名将邮票钱币典藏录》当中 , 收录了一枚“秦半两”青铜币 。公元前221年 , 秦王赢政“扫平六合 , 统一中国” , 因此 , “秦半两”青铜币可以了解历史 , 领略一代君王的风采 。
出土情况
关于半两钱的出土事例 , 有大量出土报告 , 秦半两钱的出土集中在陕西、四川等地 。陕西是秦之旧地 , 四川尽管战国前期属巴蜀 , 但于前316年归属了秦 。而雍城又是秦的旧都 , 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于咸阳后 , 仍为重要都市 。作为秦的中心咸阳 , 以及在始皇陵周围的遗址中 , 无疑有大量的文物出土 。至于其他地方的出土报告就很少 。即使偶然发现秦半两钱的地方也与秦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山西省河津县在战国时称作皮氏 , 属魏国之地 , 前329年为秦所攻占 。前272年 , 秦于河南省南阳一带 , 设置南阳郡 。另外 , 关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等出土地 , 均在秦筑长城附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