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知行▲做到就会成功,曾国藩:人生三件事( 二 )
他曾以烹调食物比喻读书:如果“今日半页 , 明日数页 , 又明日耽搁间断 , 那数年而不能毕一部” , 正如煮食物“歇火则冷 , 小火则不熟 , 用大柴乃易成也” 。
与此同时 , 曾国藩也强调不可追求立竿见影的速效 , 而应厚积薄发 , “如愚公之移山 , 终久必有豁然贯通之候” 。
作为大清王朝最为倚重的守护者 , 曾国藩一生虽政务、军务繁忙 , 但每日读书写字的功课从未间断 。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 32岁的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每日学习的十二条准则 , 即“日课十二条”:
一为主敬:整齐严肃 , 清明在躬 , 如日之升;
二为静坐:每日不拘何时 , 静坐四刻 , 正位凝命 , 如鼎之镇;三为早起:黎明即起 , 醒后不沾恋;
四为读书不二 , 一书未完 , 不看他书;
五为读史:二十三史 , 每日圈点十页 , 虽有事不间断;
六为谨言:刻刻留心 , 第一工夫;
七为养气:气藏丹田 , 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为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为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 , 记录心得语;
十为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 , 以验积理的多寡 , 养气之盛否;
十一为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为夜不出门 。
自“日课十二条”定下后 , 曾国藩硬是以非凡的毅力和恒心坚持始终 , 即使在晚年病重的情况下仍手不释卷 。 正所谓 , 欲成就非常之事业 , 必有非常之毅力和恒心不可 。
文章图片
治业专精
曾国藩对治学须专精的观点深以为然 。 他说:“凡看书只宜看一种 , 一种未毕而另换一种 , 则无恒之弊 , 终无一成;若同时并看数种 , 尤难有恒 , 将来必不能看毕一种 , 不可不戒 。 ”人生短暂数十春秋 , 要读的书浩如烟海 , 要研究的问题数不胜数 , 唯有专精一业 , 专攻一学 , 才能将所学升华 , 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 。
曾国藩一生博览群书 , 治学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 , 其著作卷帙浩繁 , 文章笔力雄厚 , 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 但纵使如此 , 曾国藩也一直以自己的“不专”为耻 。 他曾深刻剖析自己有“三耻”:天文算学毫无所知为一耻;做事治业有始无终为二耻;写字不好为三耻 。
学习浅尝辄止 , 读书不求甚解 , 这是现代人读书的一个通病 。 从曾氏家书而言 , 他所谓的治业专精 , 包含专艺与专心两个意思 。
【大道知行▲做到就会成功,曾国藩:人生三件事】“专艺”或曰“专业” , 指专一经或专一史 , “经则专主一经 , 史则专熟一史” , 即在一个领域作专门研究 , 精益求精 。 曾国藩认为:“求业之精 , 别无他法 , 曰专而已 。 ”他用了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来阐述“专艺”的重要性:“用功譬若掘井 , 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 , 何若老守一井 , 力求及来而用之不竭乎?”他一再告诫家人:读书时一句不通 , 不看下句;今日不通 , 明日再读;今年不精 , 明年再读 , 若能把一部书研究得精通烂熟 , 必然可以称之专业 。
“专心”就是读书学习要排除外界影响 , 全神贯注 , “不可见异思迁 , 做这样想那样 , 坐这山望那山” 。 只有专注一事 , 才能领略到学习的意境 。
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颇具影响的风云人物 , 曾国藩的读书治学智慧对其家人子弟和晚清士大夫群体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曾氏后裔人才辈出 , 延续五代而不衰 , 他的部属和幕僚如李鸿章、薛福成等人“皆亲从受业 , 守其师说 , 友教四方” 。 钱穆在《中国学术通义》中指出 , “若论近代人论学 , 能有亲切的指点者 , 在前清有湘乡曾氏” 。
◎本文原载于《学习时报》 , 图源网络 ,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大道知行知欲而不知足,《二十四史》经典24句:知进而不知退
- 青史子建李隆基:猪养肥可以杀了,“高丽奴”保镖做到了大唐顶层
- 辣笔小妖为何还都说大宋富甲天下,是怎么做到的,宋朝实际上战争很多
- 孟话历史是如何做到屹立不倒的,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三朝的曹皇后
- 『汉昭帝』连续六代都是明君有多难?中国历史上仅有这一朝代做到
- 小轩谈历史TB为何曹操做不到,司马炎能做到,司马家终结三国建立晋朝
- 史学课堂还成了中国唯一一位中兴之主,秀才造反不能成功?他不仅做到了
- 品读诗词 还告诉了世人许多大道理,《题西林壁》:写下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
- 【大道知行】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
- 春秋砚■宋朝皇帝说到做到了么?其中不为人知的算计,优待柴氏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