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于情事录: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养儿防老的真相,很残酷却是真理,“妈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 , 是一种本能的顺应;而孩子爱父母是人性 , 是一种需要领悟的超脱 。
心于情事录: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养儿防老的真相,很残酷却是真理,“妈
文章图片
01.一年前 , 李大姐退休了 , 退休之后赋闲在家无事可做 , 李大姐觉得万分无聊 , 便给儿子打电话 , 想去照顾儿子两口子 。 李大姐的想法是:儿子媳妇都很忙 , 她去了 , 至少孩子们回家里有口热饭吃 , 家务什么的 , 也不用操心了 。
听说李大姐要来家里住一段时间后 , 儿子两口子高高兴兴地请了假去接她 。 生活用品之类的儿媳妇还早早地准备下了 。 然而 , 只住了两个多月 , 两代人之间就变得矛盾重重 , 剑拔弩张 。
首先是生活习惯不同 。 年轻人喜欢周末熬熬夜睡睡懒觉 , 李大姐觉得不健康 , 一大早地就开始张罗早餐 , 嚷嚷着小两口起床吃饭;年轻人喜欢喝冷的温的 , 李大姐不由分说上前把温水倒了 , 重新倒上热水 。 还有各种你妈觉得你冷 , 你妈觉得你饿……不一而足 。
其次是女主人的身份不明 。 从炒菜多放了盐 , 到不用手洗衣服 , 到买衣服鞋子包包花钱大手大脚 , 李大姐凡事都要过问过问 , 点评点评 。 以致后来儿媳妇怨气很大:“妈一来到家里 , 就像是女主人一样 , 凡事都会过问 。 如果有哪件事没有经过她同意就做决定 , 她就会生气的骂她儿子 。 虽然嘴上骂着他 , 明里暗里其实都是指桑骂槐地在说我 。 ”
矛盾吵到最后 , 儿子悠悠地对李大姐说了一句心里话:“妈 , 这是我的家 , 不是你的家 。 ”
李大姐顿时觉得自己的心 , 被伤透了 。
心于情事录: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养儿防老的真相,很残酷却是真理,“妈
文章图片
02.其实李大姐儿子的说法 , 没有错 。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 , 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 拥有第一发言权 , 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 。 ”
所以 , 一个家庭里 , 只能有一个女主人 。 儿子结婚之前 , 作为母亲 , 李大姐自然是家里的女主人 。 儿子结婚之后 , 作为丈夫 , 儿媳妇才是不可撼动的女主人 。 换句话说 , 在小两口组建的小家庭里 , 女主人只能有一个 , 而且这个人应该是儿媳妇 , 而不是婆婆 。
婚姻是夫妻之间的事 , 最忌讳的就是有第三人插足 , 无论这个人是谁 。
每一段母子关系 , 在结婚后都该破碎一次 , 重建一次 。 破碎过往的依赖 , 重建亲近又不越界的关系 。 儿子和母亲有着血缘关系 , 但最后陪着儿子面对人生风雨、与儿子一起过完一辈子的是儿媳妇 , 所以儿子护着儿媳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 换句话说 , 儿媳妇不是外人 , 她是儿子最亲近的人 , 作为母亲作为婆婆 , 要明白 , 对小家庭而言 , 自己才是外人 。
心于情事录:这是我的家,不是你的家”养儿防老的真相,很残酷却是真理,“妈
文章图片
03.作家凌岚曾说过一句话:最好的关系 , 是亲近地保持距离 。
父母与子女、婆婆和儿媳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 。 想要减少冲突并相处愉快 , 就需要亲近地保持距离 , 互相关心 , 却不过分干涉别人的个人生活 。 人与人之间年龄相差的越大 , 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往往也越明显 。 父母子女之间 , 间隔了整整一代 , 在许多事情上看法自然都会发生分歧 , 这很正常 。 家人之间 , 观念不同 , 不必强融 。
作家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 只不过意味着 , 你和他的缘分 , 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而他用背影告诉你 , 不必追 。 ”
所以说 , “养儿防老” , 把养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 , 是非常不靠谱的 。 说到底 , 养老真的还是要靠自己 , 靠自己硬朗的身体 , 靠自己内心的充盈 。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 , 是一种本能的顺应;而孩子爱父母是人性 , 是一种需要领悟的超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