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史芳树:韩琦生平功业述评,余敏辉( 四 )


英宗即位之初 , 因病由皇太后曹氏垂帘听政 。 英宗想有所振作 , 而皇太后则思想守旧 , 一些宦官不断向皇太后说英宗坏话 , 致使两宫(皇太后与宋英宗)嫌隙萌生 , 关系颇为紧张 。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 , 韩琦和欧阳修费了不少精力 。 韩琦、欧阳修进见太后 , 太后呜咽流泪 , 诉说自己的委屈 , 并说:“老身殆无所容 , 须相公作主!”韩琦说:“此病故耳 , 病已 , 必不然 。 子病 , 母可不容子乎?”欧阳修也一道委婉劝说 。 见到英宗 , 英宗则又对韩琦说:“太后待我无恩 。 ”韩琦劝慰道:“自古圣帝明王 , 不为少矣 。 然独称舜为大孝 , 岂其余尽不孝耶?父母慈爱而子孝 , 此常事不足道;惟父母不慈 , 而子不失孝 , 乃为可称 。 但恐陛下事之未至尔 , 父母岂有不慈者哉 。 ”从此以后 , 两宫关系渐渐缓和 。 治平元年(1064年)五月 , 英宗病愈 , 在韩琦的劝说催促下 , 皇太后撤帘 , 降手书还政英宗 。 闰五月 , 韩琦进右仆射 , 封魏国公 。
韩琦身为宰相 , 却始终以边事为念 , 他曾多次就边防问题向英宗陈说方略 , 建议在河北、河东、陕西等路“籍民为兵” , (注:《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03 。 )以为“义勇” , 三丁选一 , 于手背刺字 , 农闲练兵 , 战时防御 , 既可增强军事力量 , 也能减少冗兵军费 。
治平三年冬 , 英宗病重 , 再度建嗣问题表面化 , 韩琦进言说:“陛下久不视朝 , 愿早建嗣 , 以安社稷 。 ”英宗点头同意 , 于是确立颖王(即赵顼)为皇太子 。 四年五月 , 英宗病死 , 宋神宗赵顼即位 , 韩琦拜司空兼侍中 。
神宗即位不久 , 御史中丞王陶弹劾韩琦 , 说他自嘉祐以来 , 专执国柄 , 君弱臣强 , 且“不赴文德殿押班” , 专权跋扈 , 神宗知道王陶在诬告 , 罢了他的官职 , 但韩琦仍坚决辞职 。 神宗挽留不住 , 任命他为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 韩琦辞退所授两镇 , 后改为淮南节度使 。 正在这时 , 宋守边大将种谔擅自对西夏发起突袭 , 一举攻占绥州(今陕西绥德) , 边界气氛骤然紧张 , 朝廷忧虑 , 韩琦在尚未赴任的情况下 , 又奉旨改判永兴军(今西安) , 经略陕西 。 朝中一些大臣认为绥州孤绝难守 , 主张放弃 , 韩琦坚决反对 。 一个月后 , 西夏国主谅诈去世 , 西事暂告平息 。
熙宁元年(1068年)七月 , 韩琦复判相州 。 在相州任上还未满三个月 , 河北地震 , 黄河决口 , 大批灾民流离失所 。 神宗赐手诏给韩琦 , 让他徙判重灾区的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 被准许便宜从事 。 大名之任长达五年 , 恰逢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 , 他给予坚决抵制 。
熙宁二年二月 , 王安石为参知政事 , 开始进行变法 。 九月 , 颁行“青苗法” 。 三年二月 , 韩琦上疏反对青苗法 , 认为青苗法不论贫富 , 一律按户等配借青苗钱 , 上三等户及坊郭大户本是兼并之家 , 也可贷给青苗钱 , 这种做法根本不能“抑兼并、济困乏”(注:《东都事略》卷69 。 ) 。 神宗看了韩琦的奏疏 , 一度动摇了变法决心 , 他对执政大臣说:“琦真忠臣!虽在外 , 不忘王室 。 朕始谓可以利民 , 今乃害民如此!且坊郭安得青苗 , 而亦强与之乎?”王安石将韩琦的奏疏拿到“制置三司条例司” , 逐条批驳 , 公布于天下 。 后来韩琦又上疏 , “申辩愈切” 。 此后 , 韩琦还对“免役法”、“市易法”等提出了反对意见 , 韩琦最终从庆历年间一个倡言新政的激进改革者变成了因循守旧的保守派代表 , 这是十分可悲的 。 同样 , 在对外关系上 , 韩琦一改从前的强硬立场而日趋软弱妥协 。 当时宋和契丹在“划界”河东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 , 韩琦上疏神宗 , 认为宋在边防策略上主动进攻 , 积极防御 , 有七事致“契丹之疑” , 吁请神宗去掉各项新法 , 并将契丹所疑之事 , “如将官之类 , 因而罢去” , 以换取边境安宁 , 求得暂时苟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