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上的一匹马,如何预言了明朝的灭亡?( 三 )


入阁辅政的马士英首先提出了“大计四款”,作为优先处理的头等政务竟然是:第一件,为弘光帝寻找走失的老母亲;第二件,为弘光帝的父亲,也就是被李自成农民军处死的福王朱常洵上尊号,想办法将其棺木迁到南方;第三件,以弘光皇帝还没有生儿子为由,大选宫女,以满足其淫欲;第四件,把那些失去封地的藩王监视起来,避免被他人拥立为帝的事情发生。
所谓的四件大事,实际上都是弘光朝廷鸡零狗碎的私事,没有一条与大敌当前、生死存亡的国事相关。而被推上复兴明朝大业的南明弘光皇帝,更是纨绔子弟,他不但无意恢复中原,甚至连朝政都懒得过问,把军国大事全都交给了马士英。而马士英只要照顾好弘光皇帝的个人需求,以固其宠就可以了。指望这样的君臣复国,怎么可能?
因此,不到一年时间,弘光朝廷就被清军消灭,弘光帝和马士英也被清军所杀。
钱币上的一匹马,如何预言了明朝的灭亡?
文章插图
▲ 崇祯皇帝画像,网络资料
因为提起南明的弘光政权,人们自然要想到马士英。弘光政权从建立到灭亡,在短短一年间里,马士英无处不在,他所起的作用始终是负面的。因此,历史上有“一马乱天下”的说法,指的就是马士英葬送了南明复兴的希望。
明朝灭亡和复兴失败的原因,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闯王”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马士英所主导的腐朽堕落的弘光政权这两匹“马”之外,实际上还有一匹更加凶悍的“马”,它就是真正骑着马,从东北杀入山海关占领中原的满洲“八旗兵”。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认为明朝的灭亡和复兴的失败,除了农民起义、腐败的官僚体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外敌的入侵。这样说来,明朝的天下不是被两匹“马”,而是被三匹“马”共同搅乱而最后亡国的。无论是三匹“马”,还是两匹“马”,实际上都是我们作为后来者的一种解读,与跑马崇祯钱最初铸造者的初衷已经没有关系了。
三、民众的美好愿望
崇祯通宝钱的背面,为什么会出现马的图案呢?这一定不是随便出现的,而是带有一种特殊的寓意!从跑马崇祯钱传世及出土情况看,可以确定它是铸钱局正式铸造的钱并流通使用过。因为在有的钱上有很明显的流通使用的痕迹,说明它属于流通钱。
考虑到崇祯末年钱法的极度混乱,以及民众的普遍诉求,我们倾向于认为,当号称“闯王”的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之后,直接触碰到了千百年来中国社会最根本的土地和赋税问题,呼应了失去土地并被苛捐杂税逼得走投无路的农民的需求,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欢迎。这与为了抗击清军的入侵和围剿农民起义军而新增加“三饷”和矿税的明朝政府,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此,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着“迎闯王,不纳粮”的民谣。
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对明朝腐败统治极度失望的铸钱工匠,就利用王朝末期制度管理的松懈,于铸钱的便当,在钱的背面穿孔下方,添铸了一个跑马的图案,来表达他们朴素、美好的愿望。因为穿孔与马组合的寓意就是“一马入门”或“门下有马”,本意显然指的就是“闯”字。而特别选用的还是一匹跑马的图案,更是充分表达了广大基层民众希望“闯王”李自成能够尽快进军北京,推翻已经失去民心的朱明王朝,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心情。据统计,跑马崇祯钱版式众多,有大、小马,单、双点通,有星、无星,以及大、小样之分。这说明它不是哪个铸钱局偶尔铸造的,而是很多铸钱局都铸造了,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带有普遍性的一种思潮。
百姓的愿望虽然很美好,但是现实却是非常残酷的。从北宋的王小波、李顺起义最早提出“均贫富”的诉求,到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这期间中国农民曾经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抗斗争。每次暴烈的农民起义之后,旧王朝都会被一个新建的王朝替代。虽然新建的王朝最初都会推行一些与民让利的政策,对吏治也进行一番整治,但是因为没有从根本上对社会制度进行变革,都是在旧有的框架下做些细微的调整,新瓶子里装的依然是旧酒,旧有的社会矛盾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周期性的王朝更替还会继续进行下去。只有从根本上推翻旧有的制度,在全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历史上王朝虽然频繁更替,但是社会制度却无根本变革的独特现象。这也是跑马崇祯钱给我们的一点启示。
钱币上的一匹马,如何预言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