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江苏南京:绿色祭扫让清明节更清净更文明( 二 )


网络:借力“互联网 ”,网络祭奠成新风尚
“清明念故人,网上寄哀思”。除了鲜花祭祀、集体代祭、社区公祭,网络祭奠成为新风尚,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通过“网络墓园”“云祭扫”表达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因为疫情,在武汉工作的赵峥轻点鼠标,为逝去的亲人建起一座“网上纪念堂”,弥补了今年清明期间无法赶回南京老家祭拜先人的遗憾。
近年来,网上祭祀逐渐兴起。像雨花功德园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云祭扫”,市民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或一部电脑,就可以随时上网调阅“云”系统里储存的视频资料,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上纪念馆。目前,该园网上纪念馆已有千人,访问量最大的一个纪念馆达到200多万次。今年3月12日,雨花功德园又率先在全市推出5G多点位可视网上“云祭扫”,为不能现场祭扫的市民提供便利。当日,一条跨越宁汉两地的亲情视频电话成功连线。
在我市,在线祭扫平台“宁思念”于3月19日正式上线“我的南京”APP和“南京殡葬96444”微信公众号。市民可通过查找公墓、骨灰堂名称,创建(登录)相应页面,输入逝者信息,运用献花、点烛、寄语等形式进行在线祭扫。截至目前,“宁思念”网络祭扫平台累计访问已达388万人次。
一条微信、几句留言、一束花、一棵树……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市群众祭扫方式更多元,“低碳”祭扫成为更多市民的选择。
清明祭拜重于心、不拘于行,倡导文明祭扫既是疫情防控需要,也是时代所趋。
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负责人季中扬表示,祭扫重在表达哀思,千百年来,我们祭奠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对亲人的思念。传统习惯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做出相应的形式变革同时保留精神层面,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清明寄托哀思的核心精神一直没有改变。
【 『清明节』江苏南京:绿色祭扫让清明节更清净更文明】通讯员 杨凌 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马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