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到底能干什么 红外什么用( 二 )


因此得到结论:太阳光谱中 , 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 , 这就是红外线 。
也可以当作传输之媒界 。
太阳光谱上红外线的波长大于可见光线 , 波长为0.75~1000μm 。
红外线可分为三部分 , 即近红外线 , 波长为(0.75-1)~(2.5-3)μm之间;中红外线 , 波长为(2.5-3)~(25-40)μm之间;远红外线 , 波长为(25-40)~l000μm 之间 。
真正的红外线夜视仪是光电倍增管成像 , 与望远镜原理完全不同 , 白天不能使用 , 价格昂贵且需电源才能工作 。
近红外线或称短波红外线 , 波长0.76~1.5微米 , 穿入人体组织较深,约5~10毫米;远红外线或称长波红外线 , 波长1.5~400微米 , 多被表层皮肤吸收 , 穿透组织深度小于2毫米 。
编辑本段远红外线的发现
远红外线的发现 西元1800年德国科学家"霍胥尔"发现太阳光中的红外线外侧所围绕著一种用肉眼无法看见的光源 , 波长介於5.6-1000UM的「远红外线」 , 经过这种光源照射时 , 会对有机体产生放射、穿透、吸收、共振的效果 。
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究报告指出 , 在红外线内 , 对人体有帮助4-14微米的远红外线 , 能渗透人体内部15CM , 从内部发热 , 从体内作用促进微血管的扩张 , 使血液循环顺畅 , 达到新陈代谢的目的 , 进而增加身体的免疫力及治愈率 。
但是根据黑体辐射理论 , 一般的材料要产生足够强度的远红外线 , 并不容易 , 通常必须藉助特殊物质作能量的转换 , 将它所吸收的热量经由内部分子的振动再发放较长波长的远红外线出来 。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波长范围
近红外线 | (Near Infra-red, NIR)| 700~ 2,000nm | 0.7~2 MICRON中红外线 | (Middle Infra-red, MIR)| 3,000~ 5,000nm | 3~5 MICRON远红外线 | (Far Infra-red, FIR)| 8,000~14,000nm | 8~14 MICRON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发现
公元1666年牛顿发现光谱并测量出3,900埃~7,600埃(400nm~700nm)是可见光的波长 。
1800年4月24日英国伦敦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的威廉·赫歇尔发表太阳光在可见光谱的红光之外还有一种不可见的延伸光谱 , 具有热效应 。
他所使用的方法很简单 , 用一支温度计测量经过棱镜分光后的各色光线温度 , 由紫到红 , 发现温度逐渐增加 , 可是当温度计放到红光以外的部分 , 温度仍持续上升 , 因而断定有红外线的存在 。
在紫外线的部分也做同样的测试 , 但温度并没有增高的反应 。
紫外线是1801年由RITTER用氯化银(Silver chloride)感光剂所发现的 。
底片所能感应的近红外线波长是肉眼所能看见光线波长的两倍 , 用底片可以记录到的波长上限是13,500埃 , 如果再加上其它特殊的设备 , 则最高可以达到20,000埃 , 再往上就必须用物理仪器侦测了 。
编辑本段红外线的辐射源区分
白炽发光区
Actinic range , 又称“光化反应区” , 由白炽物体产生的射线 , 自可见光域到红外域 。
如灯泡(钨丝灯 , TUNGSTEN FILAMENT LAMP) , 太阳 。
热体辐射区
【红外线到底能干什么 红外什么用】Hot-object range , 由非白炽物体产生的热射线 , 如电熨斗及其它的电热器等 , 平均温度约在400℃左右 。
发热传导区
Calorific range , 由滚沸的热水或热蒸汽管产生的热射线 。
平均温度低于200℃ , 此区域又称为“非光化反应区”(Non-actinic) 。
温体辐射区
Warm range , 由人体、动物或地热等所产生的热射线 , 平均温度约为40℃左右 。
站在照相与摄影技术的观点来看感光特性:光波的能量与感光材料的敏感度是造成感光最主要的因素 。
波长愈长 , 能量愈弱 , 即红外线的能量要比可见光低 , 比紫外线更低 。
但是高能量波所必须面对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能量愈高穿透力愈强 , 无法形成反射波使感光材料撷取影像 , 例如X光 , 就必须在被照物体的背后取像 。
因此 , 摄影术就必须往长波长的方向——“近红外线”部分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