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网络文学在类型写作中不断进化( 三 )

在网络文学的创作实践中 , 类型套路的形成总是一项众人参与的群体工程 。 当一个类型空间被打开后 , 就会引来很多跟进者 。 这些跟进者未必只是模仿 , 很可能同时也在创造 。 他/她未必是很有文学才能的人 , 但在一个“新大陆”被勘探之际 , 想出一个脑洞、戳中一个萌点、开发一个桥段 , 都可能引起读者关注 。 待积累到一定程度 , 可能会有“集大成”的作家将该类型推向高峰 。 这样的作家还可能同时出现几个 , 那就会有几种不同的风格 。 之后 , 可能还有升级换代 。 直到所有功能都被开发尽 , 招数变老 , 就会形成“套路” , 这时可能出现“反类型文” , 这就意味着这种类型被“终结”了 。 所以 , 我们也可以说 , 套路是某种类型的背影 。 类型过时了但并没有消失 , 会成为后来类型的背景设定 , 所有的类型元素都将进入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被反复重组挪用 。 有些类型或许产生不了高质量作品 , 但不能因此低估类型本身的重要性 。

当然 , 真正优秀的网络作家是类型文学标准套不住的 。 他们也写类型文学 , 甚至是某一类型此前写作技巧的集大成者 , 但是他们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已经超越类型文学范畴 。 这种超越不仅指他们的写作是跨类型的——他们往往有意尝试多种类型 , 并且会根据主题和基调选择最适合的类型 , 有时也会融合几种类型;也指他们超越类型文学价值观和成规惯例的限制 , 类型套路对他们而言 , 更多的不是镣铐而是装备 。 在类型文学之外 , 他们广泛吸取多种资源 , 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个人风格 , 实现文学创造性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