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文体局▲言泽遍三省的布衣,【古贤福清】林杨——片疏霁天威

福清——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吾邑福清自唐圣历二年(699年)置县迄今 , 已有1300多年历史 。 自唐大和四年(830年)福清出了第一名进士林简言 , 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废除科举的1073年间 , 从福清这片素重“诗书礼乐”、“登科第者甲于诸邑”的土地上 , 走出了1404位举人、710位进士 , 还有文学家、诗人、音乐家、书画家、理学家、史学家、天文地理历法专家、高僧大德及忠肝义胆之士等500多人 。 他们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 用血汗和智慧铸就光辉灿烂的人生 , 不仅为家乡福清赢得了“海滨邹鲁 , 文献名邦”的美誉 , 也带给邑人无上荣耀、自豪与激励 , 至今仍不失为我们瞻仰和学习的榜样 。
今天推出明代篇(一)
林杨——片疏霁天威言泽遍三省的布衣
福清市文体局▲言泽遍三省的布衣,【古贤福清】林杨——片疏霁天威
文章图片
林杨(生卒年月不详 , 约生活在洪武年间) , 字仪中 , 出生于海上里山门(今平潭流水乡山门村) , 清初迁居方民里(今海口街“柴牙兜”) , 是海口镇“务后林”始祖 。 他白丁告御状 , 被关天牢十八年 , 最终为福建、广东、浙江三省海岛移民解除了虚税负担 。 明工部侍郎董应举题联赞曰:“片疏霁天威 , 言泽遍三省” 。
【福清市文体局▲言泽遍三省的布衣,【古贤福清】林杨——片疏霁天威】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 , 朝廷为了防御逃在海岛的敌对势力和倭寇的侵扰 , 下旨沿海各省 , 凡边远海岛上的居民一律迁入内地 。 福清县辖区内的海坛岛(今平潭)与内地仅隔不到一里的海峡 , 本不属边远海岛 。
时任福建指挥使的李彝 , 却借勘地之机 , 向海坛岛民众索贿 , 声称每户不交出5两银子作为勘地费 , 他就上报朝廷下旨把全岛民众迁入内地 。 林杨就带领乡人与李彝理论 , 表示每户只能出10个铜板作为勘地费 , 否则分文不给 。
李彝恼羞成怒 , 向朝廷谎报海坛岛远离内地 , 与琉球群岛(今日本)接近 。 明太祖朱元璋轻信了李彝的话 , 即下旨把海坛岛上所有居民迁入内地 , 并限期三天 , 迟迁者杀头 。 由于没有那么多船只 , 许多人家只好拆了门板、床板扎成木筏渡海 。 时遇狂风 , 落海死伤者无数 。 林杨和他的母亲还有三弟抱着门板飘到海口镇 , 便在此定居下来 。
灾难并没有就此结束 。 李彝为了博得朝廷重视好步步高升 , 不顾百姓死活为自己创造“政绩” 。 海坛岛居民内迁已成荒岛 , 而往年应负担的5000石田税、30余万钱粮和其他杂税还得由内迁居民负担 。 这些内迁居民已无产业 , 靠出卖苦力养家糊口 , 如何缴得起税!结果被殴打甚至抓捕入狱的不计其数 。 许多人家被逼卖儿鬻女、投海上吊 。
于是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 林杨决定上京告御状上了一本《奏蠲虚税疏》 。 林杨的奏疏落在李彝同党手里以“犯上”罪把林杨投入天牢 。 至明永乐四年(1406年) , 才被释放 。 林扬出狱时 , 手铐脚链之处生满虫蛆 , 遍体生疮 , 十指不能伸张 。 林杨出狱后 , 没几年就病死了 。
明宣德元年(1426年) , 明宣宗下旨彻查以往未批奏疏 , 结果查出林杨的《奏蠲虚税疏》 。 朝廷即派出钦差到实地调查 , 证明林杨所奏属实 。 调查报告呈到宣宗龙案 , 一阅确是天大民怨 , 即下诏书:福建、广东、浙江三省 , 凡因从海岛迁入内陆的民众 , 其原来登记在名下的海岛土地全部剔除 , 免去所有税赋 。
-----
-----
摘自:《古贤福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