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网】博物馆融媒体时代将至?,文化遗产“跨界”线上展多姿多彩
文章图片
点开手机上的博物馆官微 , 就打开了文博视听的海洋 。
随着疫情的好转 , 我省部分博物馆3月25日开始陆续开馆 , 采取限流方式接待游客 。 回顾2个月的闭馆时间 , 线下展览停了 , 但线上博物馆却人潮汹涌 。 各大博物馆的微博、官微、官网马不停蹄地推出多元化形式展示 , 直播、线上展览、云课堂、文博短剧……满足这个时期不同人群的需求 , 创新形式的背后是“博物馆+”跨界合作的兴起 。 业内专家认为 , 随着技术更新、传统文化复兴及大众需求的递增 , 博物馆融媒体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
■西安报业全媒体采访人员陈黎文/图
博物馆线上传播玩出“新花样”
春节本是博物馆最热闹的时节之一 , 但因为一场疫情 , 全国各地博物馆相继闭馆 , 精彩的文物展也不得不取消 。 1月24日西安大部分博物馆紧急闭馆 , 3月底部分陆续开馆 。 这期间 , 秦陵博物院、陕历博、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博物馆的官微、官网更新加速 , 纷纷采取云课堂、云直播、云展览、文博短剧、漫画形式……多彩内容+创新传播形式 , 让文物和背后的历史文化在网上开出一树繁花 , 也收获了更多的关注度 。
首先是各种为春节筹备的文物大展 , “移步”到线上带来视听新享受让线上游客更尽兴 。 例如西安博物院的“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展 , 通过文物讲述唐长安物阜民丰的社会图景 。 进官微点击二维码进入虚拟展厅进行观展 , 还可登录喜马拉雅欣赏“乐居长安”线上展览“听力版” 。 碑林博物馆在官微上推出了“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720度实景展示 , 并在知网博悦·文物展示云平台推出了“光化六合——北朝墓志展”线上展览 。 陕历博联合黄河流域9省区35家博物馆/考古研究院举办的《彩陶·中华—中国五千年前的融合与统一》文物大展 , 采取了云逛展方式 , 游客可以通过直播跟着讲解员边逛边听讲解……
博物馆跨界合作的直播也风生水起 。 秦陵博物院与电视台合作 , 在3月推出3场“云游兵马俑”的全媒体直播 , 探秘兵马俑一号坑、出土兵器及兵马俑绿面俑 。 直播现场有专家讲解 , 演播室有互动问答 。 3场累计综合传播量超过7102万次 。 碑林和淘宝联合开启了新颖的“云春游”直播 , 讲解员化身“主播”带领线上游客逛馆 , 用脱口秀方式讲述碑林故事、国宝故事 , 风趣幽默并与观众互动 。 在淘宝直播4期后 , 累计“直播游客”突破400万人次 , 单场点赞数最高达511.4万次 , 单场回放都接近42万次 。
这个时期 , 各大博物馆努力尝试拓展文物线上展览服务 , 创新文物传播展示方式 , 不断开拓文物传播的新领域 , 满足人们不同需求 。
博物馆展示出与时俱进
线上收获了更多的关注量 , 博物馆人度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忙碌假期 , 也越发感受到博物馆传播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传统文化复兴 , 让大众对博物馆有了更高的期许;技术日新月异 , 给博物馆传播模式带来衍生叠加变化 。
陕历博官微负责人曹琳娜告诉采访人员 , 刚一闭馆 , 陕历博官微立刻进入到日更模式 , 之前每月推送量是15到20篇 。 “今年闭馆两个月时间里 , 共推送了68篇内容 。 ”她说目前官微的粉丝量有105万 , 闭馆期间官微平台浏览量达到70万人次 , 比平时高了很多 。 陕历博官微服务定位也从一开始的青少年教育拓展到了全民 , 传播形式从图文介绍 , 到漫画、音频、视频、直播等形式 。
诞生7年的陕历博官微如今在如何让文博科普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来上下功夫 。 曹琳娜告诉采访人员 , 用动漫、热点话题、游戏等吸引更多年轻群体 。 内容也逐渐成系统 , 比如漫画人物唐美丽等有了衍生品 。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后 , 陕历博官微连续两年推送与之相关的文物海报、图文解读、文物介绍、青少年活动等 , 最后还出了音频、书籍和手绘信纸 。 “这是一个系列传播模式 , 有连续性、连贯性 。 ”
-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猎狐》:一扇窥探人性的窗口
- 环京津新闻网再自己辟谣,炒作?王晶团队找八卦博主爆料热巴演小昭
- 蠢萌新闻网友:那是你们家,科勒·卡戴珊晒家族合照大呼是女人统领世界
- 「环京津新闻网」足以毁掉罗志祥,周扬青手握什么实锤?名嘴爆料:不堪入目
- [荷兰博物馆梵高名画被盗监控]荷兰博物馆梵高名画被盗监控 窃贼特别嚣张直接上锤子
- 「福州新闻网」“蹦床公主”何雯娜亮相《婚前2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