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有趣,是男人更高级的性感 苏洵简介( 二 )


吸取教训很难,但孩子就像摘芥末 。
在屡次落榜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不再考试!
他认为自己在科研中学到的东西不值得学习,还烧掉了自己为了应付科研而写的几百篇旧稿子,认为它们实在是“浅薄可笑” 。
人们一担心他,就切断了科研之路 。他们这辈子能活下来吗?
科举制度在宋代逐渐完善,成为国家机器选拔人才的最主要方式 。学生寒窗苦读十年 。一旦他们赢得之一名,生活将是另一个村庄 。
主动关上科举门的苏洵,是乐观向上的 。他相信自己可以杀出一条新路,实现人生逆转 。
放弃考试后,苏洵每天坐在自习室里,研究《论语》、《孟子》、《韩愈百家争鸣论》 。
他深入古代文化学术思想的海洋,研究圣人著作的精华,研究古今平乱成败的原因,不断深入广泛地阅读,思想逐渐开合自如 。
此时他写的《六国论》、《管仲论》等著作,承上启下,寓意千年,批判时弊,振奋山河 。
这种不平凡的鸟,如果不飞,已经翱翔;不唱就一鸣惊人 。
47岁时,苏洵得到欧阳修赏识,曲线成为文学大师 。有一段时间洛阳纸贵,要求读书人效法他 。他被称为“老苏”,成为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典范 。

苏洵手迹《钟涛帖》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好玩不是一种心情,而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生活不幸福的人永远不幸福 。重要的是以出世之心入世 。
面对困难,用一种内在的智慧豁达,用乐观的方式积极面对 。
无论多么贫穷,多么豁达,都要快乐豁达,让生命的大河流过快湾的激流,冲出一片开阔的新世界 。

男人的乐趣在于和宝宝一起探索 。
苏轼和苏辙是幸运的 。他们有一个有趣的父亲,愿意用心陪伴他们 。
苏洵给它们起了一个独特的名字 。
“石”是马车前部用来行走的横木,看似可有可无,但如果去掉,就不再是完整的车了 。
他告诫苏轼,人要像车氏 。他们虽然在车的显眼位置,但也要懂得隐藏自己,避免锋芒毕露给他们带来的嫉妒和暗算 。
“车辙”是车轮碾过的痕迹 。无论功过,都不能沾墨 。这样,生命才能避免灾难,安全生存 。
两兄弟后来的遭遇,真的印证了这两个名字的寓意:
苏轼才华横溢,胸襟开阔,桀骜不驯,却遭人憎恨,屡遭贬谪 。苏哲是和平的 。虽然他的才华不如哥哥,但他安然度过了灾难,在显与平庸之间取得了完美的平衡 。

苏洵看人,没毒 。
其实苏轼和苏辙都不是从小就愿意好好读书的人 。他们也很调皮,听不下父母的谆谆教诲 。
苏洵不打不骂,想到了一个有趣的招数 。每当孩子们玩耍的时候,他就躲在角落里津津有味地看书 。孩子们一到,他就把书藏了起来 。
出于孩子天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父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找出书仔细阅读 。结果我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成为一代人 。
周曾说:
有一些严肃的家长很无聊 。看到孩子调皮捣蛋就惩罚,听到孩子有趣的话就无动于衷 。我真为他们的孩子感到委屈...
如果一个孩子有正常的天赋但没有幽默感,责任肯定在大人身上 。
中国的父亲通常被描绘成严肃稳重的人 。他们没事就喜欢生闷气,看起来不苟言笑以示作为父亲的尊严 。
严肃的父亲固然让孩子望而生畏,但有趣的父亲可以让孩子更加轻松愉快,这样的陪伴可以给孩子一个乐观健康的生活背景 。
苏洵兴高采烈地带着苏轼和苏辙通读了上百部经典和史书,并得意洋洋地带着两兄弟一起出去旅游 。他们还一起写文章,写诗,尖锐地批判时弊,谈论朝代兴亡 。
一个人的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往往决定人生的结局 。
苏洵陪着孩子们用心探索人生,使兄弟俩心胸宽广,心胸开阔,在文学上也颇有建树 。
1056年,苏洵带着两个儿子去北京参加考试 。年轻的苏轼和苏辙考同一科,两个同科进士轰动京城 。
与此同时,苏洵的文章受到欧阳修的极大赏识,学者争相传阅、效仿,使他声名大噪 。

父子可谓相互成就 。苏洵并不擅长应试,但无论是知识的厚度,还是思想的深度,都为两个儿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兄弟都是学霸,都是学霸,都是他们带领父亲在文坛上声名鹊起 。
有一个有趣的父亲是孩子一生更大的精神财富 。
有趣的父亲通常乐观豁达 。他既是孩子的玩伴,也是孩子的密友 。他带着孩子探索未知,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