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株 耐药菌株( 二 )


基于这些研究,人们猜想能否研究出某种物质,让机体处于不致病的带菌状态,从理论上来讲,这样病原菌就不会产生选择性压力 。这与传统的抗菌药物的治疗思路有着根本的不同 。传统的抗菌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部分耐药变异的细胞,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则会产生更多变异,耐药性菌群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换个角度讲,如果细菌的治疗靶点发生改变,细菌本身的数量没有变化,而通过作用于某些调节蛋白,使细菌产生的毒力因子减弱,那么在这种不产生选择性压力的状态下,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会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耐药菌了 。
细菌耐药的应对措施
首先,改善抗菌药物的使用策略,对感染症状采用标准化治疗体系,对抗菌药物的注册及生产加强控制,并且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范围 。其次,积极采取公共卫生干预措施,降低耐药菌感染的发生和传播 。第三,加强医疗相关感染的控制,通过讲卫生、勤洗手来减少病原菌在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传播,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第四,加强耐药性细菌的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监测水平,利用及时准确的耐药性流行状况信息来制定更为合理的药物使用策略 。最后,重视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 。如果一种方法不以杀死病原菌为目的,而是通过抑制其毒力因子,使组织免于病原菌感染,最终使病原菌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样既可降低抗菌药物对有益菌的破坏作用,又可避免对病原菌产生选择性压力 。要打赢细菌耐药这场战役,我们必须重新思考“一药一靶位”的标准模式 。
小结
我国是抗菌药物滥用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菌药物作为生产、生活中必备的医疗物资,如何科学地使用,减少耐药性和药物残量,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如今,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在细菌耐药性方面开展了全球性的密切合作,医院、养殖中心作为抗菌药物使用链条中的重点环节,都有责任在各自的领域内通力合作,共同抗击耐药性的产生 。
河北省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华北理工大学基础医学院 熊亚南 刘颖
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更多精彩尽在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微信号:xinxidaob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