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垫与伏笔最根本区别 铺垫和伏笔的区别( 二 )


(4)烘托:烘托是用其他事物 , 即通过描写周围的人或环境来表现主要对象 , 用一物暗示另一物来突出 , 而不是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 。其实是一种侧面描述 。
比如《诗经·秦风·剑甲》之一章说“剑甲青 , 白露霜” , 第二章说“剑甲惨 , 白露不啃” , 最后一章说“剑甲采”
(5)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呈现人物的外貌、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来深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人物的 , 侧重描写 , 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 。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 。我的窗户框住了白雪覆盖的西山景色 。我的门经常对向东航行的船只说“再见” 。作者强调了新长出的柳枝 , 一对对的黄鹂 , 自由的白鹭和蓝天 。四种鲜艳的颜色清新明亮 , 构成了一幅华丽的画面 。色彩渲染可以传达快乐的感觉 。总之 , 渲染是对事物的正面描述 , 追求笔墨酣畅淋漓 , 荡气回肠 。
(6)衬托:指利用事物相似或相反的条件 , 以一些事物为衬托 , 突出主要事物 。“箔”分为正箔和负箔 。
正对比是指利用事物之间相似的特征和条件来衬托主要事物 。
比如李白的《赠王伦》 , 桃花潭深千尺 , 不如王伦赠我 。(桃花湖的深邃 , 衬托出与王伦更深的情谊 。)
b对比是指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主要事物 。这就是诗中“蝉越林中静 , 音宫山越幽”的意思 。衬托就是用次要的东西作为衬托来突出一个主要的东西 。一个是工具 , 一个是目的 , 主次分明 。
(7)对比:对比两个对应的事物 , 使形象更鲜明 , 感觉更强烈 。这种手法的运用有利于充分展示事物的矛盾 , 突出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 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
使用对比技巧来描述人物和刻画性格 。
比如契诃夫写的《变色龙》里 , 警官拉尔夫在处理一场狗咬工匠赫柳金的事故时 , 态度瞬间变了四次 , 完全不一样了 。在这里 , 通过对比主人公本人前后的不同态度 , 生动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 。
例如 , 在《范进忠剧》中 , 比较了胡涂前后对范进忠剧的态度 。
运用对比技巧来描述风景和表达感情 。
比如鲁迅的《从植物标本馆到三潭印月》 , 描写的是植物标本馆眼前的景色 , 是一个充满生机的自由世界 , 年轻的“我”的欢乐跃然纸上 。这里的景物描写与枯燥的“三潭印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我对“三潭印月”的厌倦和烦恼也就自然流露出来了 。
(8)克制:“扬”即褒扬、抬高之意 。“压制”的意思是压制或贬低 。压抑是一种人物描写的技巧 。如果要赞美被描述的对象 , 首先要指出它的缺点 , 让被描述对象的优点特别突出 。你也可以反过来做 。有两种:先升后抑 , 先抑后升(也称想升先抑或想抑先扬) 。运用“克制”的  , 使情节多变 , 形式跌宕 , 营造鲜明对比 , 容易使读者顿悟 , 在阅读过程中留下深刻印象 。
比如从《百草园》到《三潭印月》 , 作者想写冬天的百草园可以捉鸟 , 突出百草园是“我”的天堂 , 想升官 , 所以先写冬天的百草园无味 , 再先抑后扬 , 从而让待赞的百草园更有意思 。
抑扬顿挫的手法可以使文章避免直白 , 在变化的对比中突出事物 , 相互对比 , 形成跌宕起伏的态势 , 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 , 突出事物的特点 , 使形象更加生动 。
(9)以物托意:作者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 , 巧妙地寄托了个人的感情和想法 , 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去 , 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 含蓄、哲理、暗示 , 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一种独特的美感 。即一个人的“志气”取决于一个具体的“事” 。借助这个具体的东西 , 作者个人的“志向”表达得更完美、更充分、更有感染力 。
(10)以小见大:以平凡细微的事物反映重大主题 , 亲切感人 , 具有社会意义 。从小到大看“小”是描写的重点 。不仅仅是写作创意的集中和发展 , 更是作家的独特安排 , 因为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小” , 而是小与大相结合、由小变大的产物 。这是一种简洁而审慎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