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笔者最喜欢的一部现代小说,它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高超的叙事艺术,塑造了以方鸿渐为代表的一群灰色知识分子形象,也表达了对于“婚姻围城”的深沉感慨。
文章插图
可是在读《围城》的过程中,笔者总是有一个疑问:条件那么好的苏文纨为什么偏偏会看上似乎“一无是处”的方鸿渐呢?你看,人家苏小姐是官宦出身,大家闺秀,容貌美丽,又是正正经经的留洋博士,堪称真正的“白富美”。而方鸿渐呢,来自江南小县城,胸无大志,留欧四年,只弄了张假文凭,各方面似乎都与苏文纨相差不少。那苏文纨为什么会看上他呢?仔细分析起来,倒也并不奇怪,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文章插图
首先,当然是方鸿渐也并非真的一无是处。单看出身,他虽然出身小地方,但父亲是前清举人,是“小县城里的大绅士”,家庭在当地是乡绅望族。在现实生活中,大概与钱钟书、杨绛的家族有些相似,在当时这种书香世家还是很受尊重的。再者,方鸿渐这个人应该是颇有“个人魅力”的,起码是很有女人缘,这从后来唐晓芙和孙柔嘉对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出。首先,他谈吐风趣幽默,很会说俏皮话。人们常说男人是视觉动物,女人是听觉动物,可以想见他是很讨女孩子欢心的。另外,他的相貌,小说中虽然并没有着意描写,但也通过别人的恭维提到过是“一表人才”;再联系电视剧中陈道明的儒雅扮相,大约方鸿渐容貌气质差不了,应该是个风度翩翩的世家子弟,否则那些年轻美丽的小姐们怎么都往上贴呢?而且,苏文纨和他是大学同学,对他的家庭、为人、性格品性应该是有所了解的。起码,上大学时他还是一个没有过恋爱经历的老实人(虽然也动过春心,但生生被他的令尊大人镇压下去了)。【《围城》为何条件那么好的苏文纨会看上一无是处的方鸿渐】
文章插图
第三,方鸿渐也并不完全是个不学无术的人。虽然他留学四年,过得很散漫,也没有得到任何一纸文凭。但他先后在英国、法国、德国多所大学游学,兴趣广泛,虽未在某一专门领域深研,但应该也增加了不少见识,习得了不少东西。起码不像现在有些所谓留学生,在国外混日子,呆了几年连外国话都说不流畅。你看人家方鸿渐,后来到三闾大学,教得了哲学,上得了英文。平时言谈也颇懂得些叔本华、柏拉图,连跟苏小姐分手都会用法语表达来掩饰尴尬。而且,在国学方面,他本来就颇有些家学渊源,又是国文系毕业,古文功底和书法相当了的。——想当日,不正是因为一封情辞并茂的书信得到前岳父欢心才出钱资助他留洋的吗?在此,我不禁想到了一个人,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他当年也是在国外游学多年,不为文凭,只求真知,最终成为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被称为“五百年才出一个”的“教授中的教授”。还有一个人也是如此,他就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当年他遵父命到英国攻读政治经济学,可是酷爱文学的他常常私自逃课到康桥边读书写诗,沉浸在爱与美的文学艺术中。
文章插图
当然,方鸿渐和这两个人不能相提并论,但我想,他应该也基本属于这一类,起码在看似散漫的游学生涯中,并非一无所得,甚至可以说还颇有些见识的。而且,方鸿渐这个人虽然胸无大志,人品倒也算端正。假文凭吗,也是为了应付父亲和前岳父的催逼才搞的,自己是下决心绝不在履历上提一笔的;而且,他对待女性三观也比较正,喜欢的是清纯的唐晓芙,而并没有因为能攀上有权势的苏小姐就将其作为进身之阶。只凭这一点,比之李梅亭、韩学愈之流,就强得多了。最后,就要从苏文纨自身找原因了。小说中说她当年颇有些孤芳自赏,矜持自负,所以耽误了青春年华。现在年纪大了(其实也不过二十五六岁,在当时已是大龄女子了),未免有恨嫁之意。而周围优秀的男士大多已婚,而那个苦追她的赵新楣,按说最是门当户对的,可也许是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太熟了,也许是确实不喜欢他那种类型的,她始终对赵新楣没有感觉。而这时,那个有点“老实的”,有点小帅的,又有点幽默的方鸿渐忽然就进入她的视线,闯入了她的心中。
- 杜运燮|《西南联大现代诗钞》:一本书,一所名校,一个诗派
- 墨戏|这一曲《墨戏》,或许只有她能写出来
- 论文选|陆祖鹤书法论文选《书道之悟》出版
- 座谈会|《陈家镛传》北京首发 纪念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诞辰百年
- 藏品|《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叙述者|疼痛不是生活的全部
- 只此青绿|《只此青绿》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
- 新书掠影|读书 | 社会史
- 秋菊|青未了‖咏菊
- 伤疤|《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所有坚强的人格,都源于生活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