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 · 清明|文明祭扫让清明更“清明”( 二 )


清明节是忧伤的,正所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又是美好的,画风尽是“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这是一个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今时今日之清明节,既延续了传统节日的悠久历史,又有着契合当下的别样内涵。不论是烈士陵园里列队行礼的中小学生,还是去往城郊公墓路上的堵车长龙,抑或乡野村头回乡上坟的年轻后生,人们都在用实际行动,共同传承着这个节日的厚重深远。
这种传统文化的力量,值得我们去珍视,而不是动辄冠以“迷信”的帽子。最近东北某城市禁烧冥币,就曾引发了很大的舆论争议。这也告诉我们,移风易俗并非一日之功,不能急于搞“一刀切”,要多下绣花功夫,要多算“民心账”。但是反过来说,文明祭扫很难自动成为新风尚,需要有人实实在在去推动。只不过,应更加重视方式方法,以人性化和包容性的举措,在引领正确导向的同时,有效满足合理需求。
我们说,悼念亲人,让我们懂得很多,比如你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然而,逝者已矣,阴阳两隔的怀念,终究只有活人能够体会。追思先人惦念亡者,仍是为了活着的人能够更好地活着。因此,祭奠先人的最好祭品不是别的,而是时时总会记起的那份淡淡的思念;缅怀逝者的最佳方式也不是别的,而是更好地去爱你身边的亲人。
清明节,我们要凭吊的是一份浓稠的相思,要表达的是一份深深的怀念。只要心灵足够虔诚,祭祀形式和祭品种类并不重要,网络祭祀、委托共祭、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都很不错,一瓣心香,一厄泪酒,足矣。倒是某些所谓“清明套餐”,又是烧“情人”,又是烧“奢侈品”,近乎亵渎矣。
探索更绿色安全文明的祭扫方式,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全社会也应增强文明祭扫意识。尤其是今年,很多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这个清明节,很可能会出现“补偿式返乡”。
无论是出于疫情防控需要,还是出于文明祭祀需要,倡导移风易俗的祭扫新风尚,都很有必要。需要你我一起行动,不让清明时节的“雨纷纷”变成“灰纷纷”。
文明祭扫,是对先人最好的缅怀。文明祭扫,将让清明节更加“清明”。
制图 / 蔡嵩麟
编辑 / 高磊
视频 / 王龑君 成子锴
资料/ 文明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