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美国航天局|她用一根针绣出星空宇宙,美国航天局出高价购买,她:只属于中国】
文章图片
人的眼睛适应能力非常强 , 只要在黑暗的环境下待上一段时间 , 就能完全适应夜视 , 随着时间的增加 , 人对黑暗的适应程度还会扩大 , 若是不考虑光污染 , 人眼甚至可以看清外太空的深空天体 。
古代天文学家就是通过人眼观测星体 , 创造出了完整的星体系统 。
公元905年人类首次观测到了“仙女座星系” , 这也是第一个被发现记录下来的星体 , 此后人类观测星体也是愈发频繁 , 公元964年波斯天文学家在他编写的《恒星之书》中又详细提到了9个天体 。
虽然古时科技不发达 , 但对星体天体的认知却非常全面 ,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 苏美争霸时期 , 更是研发出了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 , 人类从观测星空 , 到登上星空又迈出了一大步 。
浩瀚无垠的太空 , 人人向往 , 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手可摘星辰” , 她为了自己的梦想 , 用一针一线秀出了星空宇宙 。
苏绣 , 顾名思义 , 它是苏州地区的刺绣 , 已经传承了2000余年 , 如今也是位列四大名绣之一 。
在苏州 , 依旧还有代代传承的绣娘 , 她们不依赖工业技术 , 靠着一根针将手艺沿袭了下来 , 陈英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
陈英华是江苏民间工艺家 , 在2014年还获得了“江苏市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 。
陈英华1793年出生在江苏一个传统的刺绣世家 , 祖上几代人都是刺绣名匠 , 据说在清朝时期 , 陈英华家族专门为后宫娘娘们刺绣 , 独领刺绣风骚 。
虽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工业化得到了发展 , 手工绣品慢慢退出了市场 , 但是传统的手艺人依旧还在艰难求生 , 陈英华一家有庞大的家业 , 即便没有太大的销售市场 , 依旧有固定的客源 。
陈英华的母亲将手艺传给了她 , 从10岁那年开始 , 她的童年就结束了 , 每天除了读书以外 , 剩下的日子就在刺绣 , 虽然很累 , 但是母亲告诉她:这是家族唯一的手艺活 , 你不学 , 就没人学了 。
陈英华就像有了一种责任 , 她非常刻苦 , 唯一的休息时间就是看看星星 , 看看月亮 , 八九十年代电视还没有普及 , 一到夏天 , 邻居们就搬出桌椅板凳在外面乘凉 , 陈英华也被星空所吸引 。
随着年龄的长大 , 陈英华也意识到传统刺绣很难再融入市场 , 陈英华决定变革刺绣 。
她考入了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进修纤维专业 , 几年的学习生涯 , 让陈英华纤维技术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 她的刺绣水准也愈发高超 。
从小时候起 , 她就对太空十分着迷 , 她也决心将外太空绣下来 , 2000年 , 她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 但是绣一副星空图并不容易 , 单纯的刺绣无法产生视觉上的冲击 , 她就转向了三维刺绣 。
这些就是陈英华十几年的努力 , 有银河、也有宇宙大爆炸 , 看起来非常逼真 , 就跟卫星传回来的图片一样 , 凭着这样的手艺陈英华也得到力量全国各地科技展览会的邀请 。
不仅如此 , 她还带着的作品登上了2012年第28界国际天文联合会展览 , 陈英华的星空作品征服了美国人 , 虽然国外人从古至今都非常喜欢中国的丝织品 , 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刺绣 。
美国航天局出高价准备买下来一副 , 但对手艺人来说 , 自己的作品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 陈英华婉拒了美国航天局的请求 , 她表示:这些刺绣品只属于中国 。
自从在国际天文联合会得到关注后 , 陈英华又得到了白俄罗斯、乌克兰的邀请 , 陈英华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人国家 。
她的苏绣技术并不仅仅停留在创作上面 , 陈英华用自己的苏绣为故宫修复倦勤斋128幅双面绣屏风 。
陈英华将自己的苏绣发扬光大 , 让人们意识到传统艺术 , 虽然现在传统艺术正在慢慢流失 , 但也有人依旧还在坚持 , 创新 。 或许真的只有改革 , 才能延续传统 。
- 外星人绑架|贝蒂安德烈事件,美国最离奇的外星人绑架案,至今仍是谜?
- 空间站|揭秘!空间站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美国都酸了,对中国空间站有意见
- |国际玩笑开大了:月岩变木化石?美国“送”给荷兰的月岩是假货?
- 小行星|美国的航天试验目的单纯吗?嘴上喊着保卫人类,或是打算支配地球
- 美国|41年前就该消失的病毒,却出现在美知名药企,美国将作何解释
- Nature|全球最胖的10个动物,美国出现500公斤的狮虎兽,打破吉尼斯纪录
- NASA|中国的“人造太阳”!将比美国宇航局核反应堆强大100倍!
- 小米科技|为何美国敢动华为和任正非,就是不敢动曹德旺?他才是中国首善?
- 华为|11月27日,拜登向中国求助;华为庆幸不在美国;中德关系受考验
- 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真够操心的,担心世界末日撞击小行星,还要寻找外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