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交易|古代的碎银子是怎么来的?
文章图片
碎银子是日常生活中商业交易找零时所产生的 , 按照购买力推算 , 古代一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今天的700-1000元 , 普通百姓最常使用的只是铜钱 , 银子主要用于国库纳入或民间大宗商品交易结算 , 除了官方统一铸造外也会有地主或银楼钱庄之类的根据自身需求私造 , 由于纯度差别 , 全国各地之间银两兑换存在汇率浮动 。
古代碎银子是这么来的宋朝时一贯铜钱可以换一两银子 , 一个铜钱称一文 , 一千文为一贯 , 成语所说腰缠万贯就是如此 , 在古代能有上万两的家产 , 那可是妥妥的万元户 , 含金量极高 , 至少可保一生衣食无忧 。
无论哪个时代都有投机取巧的人 , 一千文钱数数计量起来真心不方便 , 于是开始有人在铜钱数量上动歪脑筋 , 慢慢的 , 一贯钱渐渐缩水到七八百文 。 总之一个字 , 坑!
《东京梦华录》里面记载过一种叫炒肺的小吃 , 售价二十文 , 跟今天的消费水平不相上下 , 你去饭馆里面吃个盖浇饭都不止这个价 。 那么问题来了 , 出门逛街游玩 , 要是不想装着几十贯铜钱哐当哐当地出门怎么办?达官贵人们想出一个办法 , 将铜钱换成银子 , 出手有面 , 携带方便(把几万块钱全部换成百元大钞总比全是一元钱拿着方便) 。 就这样 , 大家都能一身轻松 , 毫无束缚地愉快玩耍了 。
银子可能就是这样开始流通的 , 但它始终属于大面额货币 , 就像你拿着面额一千的货币去一个小吃摊上买个几块钱的卷粉 , 老板若是全都给你找成硬币 , 你不翻脸才怪呢 。
有没有折中的办法呢?还真有!那就是 , 客官您花了多少 , 我用剪子给您剪掉多少 , 一来你也好携带 , 二来完美规避了全给找铜钱被揍的风险 。
银锭的来源清朝市面上流通的银子有两个来源 , 官方制钱和民间按需铸造 。 制钱也称官银 , 白银含量纯度最高 , 每个银锭为50两(一两相当于今天的37克) , 因为掌握核心铸造技术 , 以北京户、工两部的宝源局和宝泉局所生产的银两外观最为精美 , 银两一律实行工匠责任制 , 在每锭银子表面可以清楚地看到铸造工匠姓名、产出年份、生产地等详细信息 , 这类银子 , 大部分被存入国库 , 作为财政储备 。
民间商业贸易也离不开大宗结算 , 因此官方默许大地主、银楼、钱庄等地按需铸造 , 如此一来 , 省与省之间银两外型千差万别 , 从流传到后世的元宝形、立方体形、砝码形银块便可知其然 。 也因如此 , 各地之间银锭纯度参差不齐 , 鉴于冶炼工艺和产地矿产特质的差别 , 全国各地白银兑换汇率应运而生 , 清朝庚子年时有一位官员就关于此事曾有过以下描述:他从四川往上海汇钱 , 结果汇款机构给他的方案是“九七六” , 大概意思是四川的100两只能兑换上海的九十七两六钱 , 刨除的那二两四钱就是杂质 , 各地之间汇率还随时变动 , 可能早上回来 , 黄昏再去就成另一个结算比例了 。
再来说说民间商业中心是如何使用银子的 , 凡是在银楼、钱庄等大额交易场所都会准备配备剪银工 。 在一块大木板上固定半扇夹剪 , 另外一端则由专门的工作人员(剪银工)操作 , 找零时一手将银子放在剪口上 , 另一只手扶住活动柄 , 计算好剪断尺寸 , 剪银工在剪柄上猛坐一屁股 , 找零就完成了 。
于是 , 一锭完整的银子慢慢变成了多块碎银子 , 正如前面所说 , 银子多是元宝形 , 难免遇到不方便剪断的时候 , 此时 , 人们直接将银锭敲扁 , 再用剪子裁剪相应价值的银块 , 当然 , 这并不算完 , 剪下来的银子必须得过秤 , 也就是一种高精度的戥子 , 称量完成 , 双方无异议 , 就算完成一次交易 。
如何鉴别银子造假以铁剪分银子还有另外一层原因 , 鱼目混珠之事 , 古时亦不少 , 民间以银两交易时 , 剪开银锭 , 整块银子质地便一目了然 , 倘若有人在其中掺入铅或锡 , 也就离牢狱之灾不远了 。 当然 , 银子造假手段远不止如此 , 作奸犯科者为了干那些损人利己的事 , 可谓是削尖了脑袋 , 有在铜外面包裹白银的 , 有在造好的元宝上掏出一个洞 , 再往里面灌铅的 , 液铅凝固又用真银封口的 。 不过 , 这一切都逃不过眼尖的老手 , 银剪一开 , 真相也就大白于天下了 。